当前位置:主页 > > 李白专题 > 李白研究 >

李白的乡愁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7年8月17日1433作者:天之骄子 来源: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如果说李白的乡情,在即将出川之时,主要表现在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依依别情,那么出川以后,就主要表现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愁了。这一点,我们从他关于乡情的几首短诗的写作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很多普通中国人都能背诵的。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首诗写在李白卧病扬州的日子里,写在他处境极度困难的时候。
  李白离家两年中,虽然无数次地去拜谒各地的官吏和社会名流,但“十谒朱门几不开”。而这时,他腰缠的“万贯”盘缠,却已经花光了。在这举目无亲的扬州,他正愁吃饭住宿无处赊欠时,一场大病又向他袭来,使他即刻困倒在逆旅之中。朋友孟少府前来看望,并送来一笔钱,又延请名医,广求良药,李白的病情才有了好转。一天夜里,李白从睡梦中醒来,看见地上好像洒满了白霜,仔细一看,原来是月光照到了床前。李白想,大概又是中秋了吧,月亮都快圆了,我还在这天涯飘泊。此时贫病交加,能回到故乡去有多好啊,可故乡远隔云山万重,更何况自己雄图未展,壮志未酬,又怎好落魄还乡。李白想着想着便低下头来,独自咀嚼着生活的苦果,不觉流下两行清泪。《静夜思》这首五言绝名就是他含着思乡的泪水写成的。那清新、自然、简炼,明了的诗句,透露出李白真挚感人的思乡之情,传达出他内心深处那浓浓的乡愁。
  李白的别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也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这是开元21年春天,李白在洛阳写成的。这之前,李白因为在长安干谒失败,胸中塞满了失望和悲哀情绪,为了得到排遣才来到洛阳的。在一个春夜嚅,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流,随着夜幕的闭合而归于寂静。李白独自一人住在客栈里,伴着孤灯,喝着寡酒,品尝着生活的艰辛。忽然远远地有笛声飘来。笛声中传出的是一支古乐府名曲《折杨柳》,那悠扬宛转的笛声,抒发着令人肚肠寸断的离情别绪,唤起了李白的思乡情结。他的心随着笛声飞回巴蜀大地,飞回大匡山下。慢慢地,这首思乡七绝,便在他的笔下出现了。诗的末尾问“何人不起故园情?”就是说诗人自己首先就起了故园情,起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李白还有首诗《宜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是天宝十四载(755)春天他在宣城写的。这时,他已经55岁了。从24岁“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历经30年的劳苦奔波,换来的只是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漂泊,心理上的忧愤。眼前的唐王朝已日益衰败,而未来又毫无指望,前人有云“人穷则反本”,此时,怀乡思归的心情是经常有的。恰好这时他见到了杜鹃花,使他联想起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的传说,由传说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家乡暮春时节杜鹃鸣叫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开头两句就充满怀乡之情。子规,杜鹃,还有杜宇,都是同一种鸟的三种名称。暮春三月,家乡杜鹃鸣声凄切,常常令人肚肠寸断。诗的末句中的“三巴”,是指巴郡(今重庆),巴东(今涪陵),巴西(今阆中),都属于古蜀国,这里是用以代指家乡,“忆三巴”就是想念家乡。全诗虽然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却准确而鲜明地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李白还有一段不寻常的生活和一段催人泪下的乡情,应该写而没能写成的诗,已经永远地存放在我们的遗憾里了。那便是安史之乱后期。李白参加了永王的幕府。后来,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作乱”的罪名,被判“长流夜郎”。在押赴夜郎途中,李白到了奉节——古白帝城。这时,长江上飞来一阵船夫号子,那熟悉的乡音使他感到无比亲切,又无比难堪。因为从这里乘船溯江而上,就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了。可他身戴镣铐,是钦定的罪犯,有何脸面回去。这段生活和心情,对李白来说肯定会有诗作的,然而他身在缧绁之中,这等雅趣被消磨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纵观李白的一生,乡情是他全部情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古人云:狐死必守丘,鹊鸟巢南枝,人情同于抔土,岂穷达而异心。虽说这近乎真理,但故乡人还是特别珍重李白这份乡情。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4153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