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概况 > 江油简介 >

江油匡山书院与蒋德钧、李榕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6年5月19日3216作者:江油枚生 来源: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江油大匡山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读书之处。北宋《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记载:  “……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上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因李白名扬天下,匡山也被后世视为“读书圣地”“前哲藏修游息之地。"

江油匡山书院石碑
光绪年间 剑门李榕书“匡山书院”碑

  清光绪癸未(公元l883年),湖南湘乡人蒋德钧,字少穆,任龙安府太守(管辖江油、彰明、平武、石泉四县),他认为匡山山川辉媚,灵秀所钟,人文必盛。  “爱其幽僻远嚣尘",  “乃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景仰名区,流连胜概。遂于戴天绝顶,构置精庐。拓太白之遗祠,傍匡山之古寺。”修建了讲堂、斋舍四十余间的匡山书院。并将“龙州书院"内肄业之生全部转移到匡山书院读书,给书院的山长、学生发给膏火之费,即现在的工资和助学金之类似。住宿书院的学生每年发餐钱二万铜钱。书院山长年金三十万铜钱(大约折银二百两)。匡山书院建成后,蒋太守就礼邀剑州人(今剑阁县),咸丰壬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湖南布政使李榕(字申夫)为山长主持书院。原来,李榕与蒋德钧是认识的。蒋的父亲与李榕在曾国藩幕中共事多年,甚是相知。

  李榕,俗称李申夫。是一个被《清史馆稿》载入列传。当时人称湘军三李(李申夫、李鸿章、李眉生),蜀中三李(李西沤、李申夫、李眉生)的著名人物。他的遗作《十三峰书屋全集》是研究湘军史、东南诸省史志、蜀文化的宝贵资料。

  他对匡山书院的建立和兴盛,起了重要的作用。匡山书院在开始修建时,给蒋德均太守提供过很好的建议。“匡山往年大雨雹中,寺院内水深数尺,近日创建供奉之祠,已觉过高,当门一楼孤峙,而木植涂饰俱极脆薄,鄙意极不谓然,徒以成事而止。侧闻旁建书院,规模又复壮阔,切望谆谕督工诸人於上盖瓦片,四围墙壁为切实经久之计,或如海疆民房概用筒瓦,或如北直仰瓦坐泥。墙壁或火砖或泥砖,尺寸较市尘村落之房舍加厚一倍。窗用木板,启闭门用实木填心,屋脊垒瓦结灰,一切搬阿鼇见爪,雕窗槅门之类,概从历禁。能如鄙说,山深林寂,风雨怒号之地,又无人长年住守,约计可保四五十年完好,著如龙州、登龙两院办法,不可以五稔矣。”匡山书院于1887年l2月建成。

  匡山书院的膏火费从何而来呢?李榕先生在回复当时江油县令熊燮臣的信中所云:“示及何道士承修匡山一节,似是缓词,惟岁输书院膏火田租二十石,尚是实惠。鄙人平日最畏僧道缘簿,今以鲰生一言而破彼教之悭囊,得无向其哪吒太子短气乎!书此同一抚掌。”另外,蒋太守在《匡山书院章程并序》碑文里说:“……书院膏火一切之费,余自出俸钱外,酌拨公地与呈请充公息事之项,盖毫未派于民也,现计岁入钱一千四五百钏,斋长经理府署以时稽察。……”可见,办学经费是有保证的。

  蒋太守是一个清官、好官。“光绪十五年六月,龙安大水,平、彰、石、江四邑濒水之民,田庐漂没。水退之明日,太守湘乡少穆蒋公出私财,括公储之余,分遣士民。”“公八年于兹,未闻营一食一衣。施禄不足,乃索之家,以利我民,行乃称货。"为了办学匡山书院和救济水灾遇难之民,蒋太守自出俸禄,拿出工资捐献,而且工资不够捐献了,还向湖南老家要钱拼凑。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时代,真可算得上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

  李榕在剑州,龙安两地教馆三处:兼山书院、登龙书院、匡山书院。以“古道”树人之法(修身、读书、书法、作文、治世五方面)教育生徒百余人。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此间两院生徒百余人,功课繁密”,“江油肄业人多,每年必须住院两三月,俱於隔年坚订,两不爽约。”在“潜修者虽多,腾达者绝少”的川北地区,教馆十八年。以“古道”所树的门人遍于中华,蜚声於世者不少。以进士任官者有:张琴署安徽庐江知县,陈纬元署湖北黄安知县。以举人、贡生为官者有:王世万、欧培湘任国子监南学候选教谕,鲰生拔为刑部属吏,乔茂萱为曾劼刚少司农属吏,李苹三官江右知府,谢佩舒任柳州知州,倪粲甫任荆州候补知州,高聚卿任湖北天门县令,张政知四川剑阁县事,黄少昆任湖南永定候补知县,廖述之任上海学政属吏,余世辅滇试名列第二等等。李榕先生“古道树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终归以桃李满天下而有补於世。另一方面:书院建在匡山,先贤李白的事迹对学子们也确有励志作用。

  在匡山书院任教期间,江油县令熊燮臣奉调他处任职,致信请教吏治之方。他回函道:“‘廉’之一字是我辈铁注脚,毫无移易处,然必时时经纪用度,方能持久,非有临岩勒马之猛力也。”1878年4月,他的学生江右知府李苹三给他写信问安并赠二百金,李榕回信“惠金可谢,得循良政迹为吾党光辉,尤可谢也。”同月,门人孙阖如从京来信谈想用钱捐官一事。他回信制止说:“无路走的人捐得官,无顾惜的人捐得官,无本领的人捐得官,此三者不如做一个无拘无束的大百姓。请深思之。”同年5月,门人黄羽臣来信流露出得官之喜,他马上回信诫之说:“秀才与官场交纳,可以开眼界,脱洗乡里鄙俚闻见,然有一种宦派、幕派,使人见而欲呕者。书生不如其丑,从而效其声音笑貌,或转述以夸耀於乡里,则堕入俗障,失却本来面目,非所望於阁下也。”10月,门人高聚卿调任天门县令,寄住附赠百金。他回信道:“甚望阁下之小心谨慎,勤廉自矢,为斯民造福,为吾党增辉,过於私惠多矣。”这样“古道树人”的例子很多,足见李榕先生算是一个位好老师。

  李榕先生对优秀的门人也常向朋辈推荐。在给曾国藩之子少司农曾劼刚信中说:“有年家子华阳乔茂萱,选拔刑部京官中,其人敦素温润,而有阔略之致,……八股文是其长技,杂文不多,作尺牍短篇,灑翰即成,可备军中飞书走檄之选,……吾蜀后起之俊也。……尚冀老弟进而教之,如文正师之裁成不肖,符於附骥名显之说,幸甚幸甚!”结果,乔茂萱作了曾劼刚少司农的属吏。

  1888年6月,在致曾劼刚侍郎信中说:“门下士有张琴者,器宇倜傥,文艺尚不于趋时墨一路,从游三年,所以竭窄空甚苦,秋闱竞尔获售,此年来畅然满志事也。”十月,又信致曾侍郎“门人张鹤俦(即张琴)北上过此,奉寄数行,……。以渠少年倜傥,颇晓世事,都门人物图绘精致,佳样绝少,尚冀退沐之暇,进渠咫尺之地,举足下茹古含今之积累於中者,以扩草茅之胸,而端趋向之路,鄙意不在奖借,而在箴规。游公候赫奕之门,而获乡塾观摩之益,后生之幸,下走之望也。"

  1876年8月,四川学政张之洞(后为清之名臣)推荐李榕主蜀尊经一席。他即“推举门人郄生,鲰生以代。”

  1881年6月,四川学使朱肯夫请李榕“主成都锦江书院讲席",他“以往返耗费所剩不足以养家谢之。”

  1882年1月,绵州太守以岁三百金聘李榕门人凌生主绵州讲席。

  “匡山书院”门额为李榕所书写。碑石为白浆石,现移存李白纪念馆。他本人对自己的书法是这样评价的:“我平生最短气者是不会写字,然谓全无帖意,一味俗写,我尚不至於此。"可见他颇有自知之明。

  李榕先生对匡山情有独钟。写过《丙子五日偕门人游匡山》、《丙戌八月重游匡山奉酬蒋少穆太守》、《龙州蒋少穆太守重建太白祠并置匡山书院於祠侧,将以夏五落成,移余讲席。清明日集登龙书院生入山中此观土木,从游者四十人》、《重建太白祠并匡山书院落成题咏五首》等诗。

  匡山书院给后人留下很多的念想。有不少人写下怀念匡山书院的诗篇。绵州人吴朝品《夜宿匡山书院季培邀宾聚饮,皓月当空,酒酣放歌》诗云:“诸君试静坐,听我歌匡山。……蒋侯好事开学堂,不见大师李方伯。……”李方伯,原湖南布政使李榕是也。

  今《十三峰书屋全集》整理者,王显春先生在《十三峰书屋全集》版本考要一文说:据民国十七年《剑阁县续志》卷十《丛谈》记载:李榕晚年主讲匡山书院所作“无双谱试帖四十首,”“有太白灵签诗五十签,各为七绝八首,共四百首”。笔者曾三赴江油匡山太白祠,觅寻不得,沧海桑田,殆为散佚。

  现今江油有志采风之士,或可对此事作些探索,若有所得,拾遗一二,岂不一大幸事也。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702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