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委托给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
留守学生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双河初中确立了《培养农村留守学生自信心的策略》课题,该课题被列为江油市2016年市级重点课题。课题组以15级1班为跟踪对象,并进行了个案追踪调查。该班留守学生占到全班学生人数的85%左右。这些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和行为习惯差。
我们选取了一名很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这名学生叫王友宏。
一、个案特征
“我就是不喜欢去学校读书”“再说我就去死”
王友宏,本姓应该姓邱,男,2001年4月出生,家住双河镇八角庙村,是超生子女。他本来有一个哥哥, 9岁那年,父亲做竹子生意,用拖拉机拉竹子到纸厂,下竹子的过程中发现已被竹子压死,回家后他爸对他妈非常虐待,两年后生了一个女儿,就是王友宏的姐姐。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王友宏的妈妈就成了一个出气筒,受气包,在家里很难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他妈决心要生一个男孩,“密补”自己的过失。两年后,怀了王友宏,因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就隐名埋姓,人间蒸发了。她跑到平武县,被一个素不认识的农民收留。尽管肚中怀着小孩,除了睡觉外帮那家干一切能干的活,吃尽了苦头。生了小孩后不满四十天又帮到做力所能及的活。为了掩盖当地人耳目,小孩的姓名也就随被收留那家取了。两年后才带着小孩回到了家中。因此自小就比较受娇宠,父母视掌上明珠的掌上明珠。一切依他,其他小孩都处处让着他,一但“吃了亏”,大人舍命也要争回这个面子。读小学时是班上的大哥大。一次过份的玩耍,把手杆甩断了几截,住院医治达半年之久。从这以后更是疼爱有加。上初中后更是霸气十足。班主任经过家访和一段时间的观察及交谈,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头脑比较聪明,只要有老师督促,背书、听写、写字等效果总是不错。
2、接受能力强。是个网迷,手机、电脑、班上的班班通一体机一看就会,一学就懂。
3、上课坐不住。上课不是手上玩着什么,就是低着头在桌子底下摆弄着什么。
4、自信心不足。不做作业,课堂作业一拖再拖,家庭作业则根本不做。老师吹紧了,就采取“蒙”——告诉老师说作业落在家里忘记带了,“混”——随便找本自己的本子交给组长,作业有没有写则不去管它,有时甚至同学不在,就把别人的作业本拿来,撕掉封面在第三页“签”上自己的大名……
5、下课后生龙活虎,喜欢跟同学追来跑去,对任何“玩”的活动兴趣百倍,表现异常积极。除了打篮球,就是到处跑,有时上课很久了就找不到人。出口成“脏”,女生对他极为厌恶。
6、犯错误一批评,就说“我不读书了,我要回家。”曾经为不读书了,她妈当着班主任的面给他下跪,哭喊着爹、老子述说生他的酸苦,求他改错读书。在家里父母亲稍严重点教育,就说:“再说,我就去死。”不爱学习,老爱装病,老师问他病好了没,他总着说哪儿哪儿还疼哪儿哪儿还没好,哪儿哪儿不舒服……问得急了,应你一句,“我就是不想读书。”
二、归因分析
家长对王友宏过于溺爱,平时除了询问一下钱够不够用之外,就是简单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有没有听老师的话”等。王友宏恃宠而骄,亲戚长辈无法多言,同龄孩子能躲则躲,结果小洞不补。上了初中,没有了以前的“宽松自由”,在“苦”与“累”面前自然就畏惧、退缩了。
三、提升自信,开展矫正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开始了对王友宏心理的矫治。
1、联系家校,形成合力
班主任、课题组建议由原来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换为母亲出门打工,母亲生他的艰辛减少对孩子的溺爱。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让父亲了解赏识,对子女将来的设想。王友宏的父母听从了学校的建议,事情有了转机。王友宏的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生活,对学习更多地改以前问分数、问成绩改为问过程、问感受,他们开始关注王友宏的思想,王友宏的情绪。王友宏不是喜欢玩吗?那好,家长就“鼓励”他玩。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又称经典条件反射)告诉我们: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学校建议王友宏的家长把王友宏最感兴趣的“玩”作为一种奖励。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让他把自己喜欢的快乐的玩耍活动结合起来,以玩的结果来比较学的结果,让王友宏把学习结果提升到玩结果相同档次和级别,以此提升王友宏的学习自信心。从改变王友宏做作业的习惯开始,每天布置的作业由王友宏自己记录好,班主任督查,任课老师及时批改,星期天带回家,再由家长查看鼓励。每当他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奖励让他自由选择去做他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逐渐个人自信心有了提高。
2、疏导同学,形成氛围
往拄几个人共同工作学习,比一个人单独工作学习,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自信心倍增。在课题组的干预下,班主任有意识地安排三位乐于助人、待人友善宽容的同学作为五友宏的合作伙伴。指导他们从学习的全过程及时有效地帮助,比如听课时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了,就悄悄地提醒,大家都开始做练习了,发现他还在自个玩就马上劝诫,看到他有一丁点进步了,就及时向老师汇报,大力表扬肯定。同时利用品德、班队等课程,开展“人是会转变的”、“我来帮你找优点”等活动,引导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相信每个人都会转变,都会变好的,不要瞧不起他,要大家多看一个人的优点,多看一个人的进步。大家一起来帮助王友宏克服缺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改变不良习惯。这样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人际氛围,有利于他改变自己被冷落、被歧视的感觉,从而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3、创设机会,体验成功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
(1)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实施“五、四、三”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对他做到五个优先四个经常和三特殊。具体地说就是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批改,优先辅导;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对王友宏提出特殊的学习要求,布置特殊的作业,规定特殊的评比条件。让他有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逐渐从以前的“大哥大”的孤独中走出来,融于班集体之中。
(2)班主任多关注,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班主任的话往往比谁的话都好使。课题组让班主任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变化教法,如电化教学、实验实践、活动教学等,组织各种参观、展览、社会调查……不断调整王友宏学习情绪,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和高学习效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友宏开始了逐渐但全面的变化:“大哥大”的派头渐渐消失了,“我就是不喜欢去学校读书”、“再说我就去死”之类的“口头禅”也不说了。
(3)以课堂作业作为目标,大张旗鼓地表扬,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把成绩巩固成功,科任教师配合课题组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以课堂作业作为目标,耐心帮助,指导王友宏及时完成,然后在作业本上画上三“☆”号,告诉他一颗“☆”表示按时完成不拖拉;第二颗“☆”表示动作快速效率高;第三颗“☆”表示作业认真全做对。使其体验到成功后的那种充实、轻松、快乐,自信。进而再自然地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几经循环,逐步提高。
第二件事,是每当发现王友宏有了什么方面表现比较好,就在班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扬。一周统计表扬次数,给其发喜报或者在班里张榜公布。从而逐步改善他在班级同学中的印象,同时也满足他尊重的需要增强信心,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当然,对他经常性不良表现的重复,除了宽容,也要耐心进行说理教育,注重挑起他心灵深处两个自我的斗争,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经历了近两个多学期的努力,王友宏“脱胎换骨”、华丽转身,现在,王友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明显增强了许多,课内作业能及时完成,正确率比较高。家庭作业也有了显著进步,基本上能接受监督,耐心去做。到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达到班级中等水平。交作业中的“蒙”(推说作业落在家里忘记带了)、“混”(随便找本自己的本子交给组长,作业有没有写则不去管它)、“偷梁换柱”( 把别人的作业本拿来,撕掉封面在第三页“签”上自己的大名)的现象彻底消失了,在班级同学中的形象也大大改善。同学们也都接受了他。初二上期,他还担任了班上的生活委员,工作积极,吃苦耐劳,期末还被学校评为优秀干部。
四、研究认识与体会
相关研究证实,厌学和学生的自信心是互相影响的。厌学学生较多生活在紧张、焦虑、不安的消极情绪状态中,这必然会导致他们自信心水平的降低。反之,低水平的自信心又加重了厌学情绪和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对留守学生而言,厌学心理的产生具有其独特的原因。课题组通过对2015级1班学生的调查发现,该班存在明显厌学情绪的30多位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家庭对他们的学习是比较自由放纵的,父母和监护人对他们缺乏甚至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进行有效的督促。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不上学多好,可以痛快的玩”;而“在学校多没劲,要做这么多作业,简直是活受罪”。对学校、班级、同学缺乏自信心交流的欲望。于是开始被动学习穷于应付,逐渐形成厌学心理。
学校给家长的建议是:作为父母,应该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有可能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率”。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有父母中的一方尤其是母亲在家则影响小得多。另一方面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和不良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失落感、自卑感、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都易于使其出现内向、孤独怪僻、喜欢撒谎等不良人格特征。反之,这种不良人格特征又成了学生厌学的影响源和催化剂。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关注留守学生,绝不仅仅是学校可以完成的。学校特别需要社会、教师、家长来共同来关注。留守孩子的厌学心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改变的。
我们通过课题和课题组改变了一个王友宏,但更多的“王友宏们”呢?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改变人是很难做到“通过一个改变一类”的。探索矫正厌学心理的对策,要依靠家长、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兼顾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真正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探索矫正厌学心理之路也任重而道远。
江油调查:一个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路历程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2182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