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东(1893-1972年),又名振烈,江油县人。革命活动者,学者,语言学家,大学教授。
淸光绪二十四年(1893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坝镇一个中药材商人之家,幼年就读于江西会馆私墊。15岁随受业师吴味舟赴北京考人财政学堂中学班,翌年加人同盟会。民国元年财政学堂并人北京大学,傅考人经济系就读。民国7年毕业后,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院专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民国11年回国,与李大钊、朱德、陈毅、吴玉章、李一氓等共产党人交往。
民国13年杨森任四川督理,傅就任督理公署秘书并被聘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旋被任命为高师校长。傅就职后重提历年倡办大学的提案,鉴于当时南京、沈阳、武昌、广州等地的髙师都已改为大学,他认为四川办大学最好也援例将成都高师改为大学,办学的经费便有了保证。他向教育部呈报了改大学的章程,并招了第一批预科生, 分别编人教育、中文、英文、历史、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十个系,是为川大设系之始,并于民国14年6月正式挂出了“国立成都大学”的校牌。傅离任后,继任校长张澜完成了立案手续,是为四川办大学之始,国立成都大学亦即囯立四川大学之前身。
傅于民国14年随杨森部驻万县,为杨森军事代表。民国16年任武汉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民国17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后因政局迭变,蛰居上海从事翻译著述,其间译有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英国霍布孙《近代资本主义进化论》、《欧洲哲学史》、《大战后欧洲经济概况》等著作,著有《傅氏文典》、《傅氏白话文法》。日寇陷上海后,以在证券交易所从事经济活动的盈余资助抗战。汪伪南京政府成立时,拒绝出任伪职。民国36年10月回到故乡四川江油,协助中共地下组织做统战工作,控制了以地方实力首脑人物赛幼樵为首的六县山区联防总队地方武装,为川西北的和平解放及维护地方治安,保护档案、公产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江油解放后傅出任川北行署教育厅副厅长,1952年调北京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1953年调陕西师范大学任教授,继续从事语言研究,相继有《语法理论》、《古代汉语语法大纲》、《现代汉语语法大纲》等专著及多篇论文问世。傅的语法研究自成一家之言,其语法著作在国内外曾引起强烈反响。苏联汉学家宋采娃评论说:“这位中国作者所得出的结论,他对于汉语各种句子的观察结果,具有重要的原则性意义。” 鄂山荫教授和穆德洛夫副博士在《四十年来苏联的汉学研究》一文中把他的著作列为苏联第三代汉学家的读物。朱星教授亦称赞他的语法理论“有自己的特色”。但傅却不幸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横遭迫害,于1972年屈死于冤狱之中。


傅子东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2225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