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李白专题 > 李白研究 >

李白纪念馆老馆长谈"诗仙" 仗剑去国 欲借长风之力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7年3月25日304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为纪念他,当地在美丽的昌明河畔修建了一所李白纪念馆

  80岁高龄的丁稚鸿是纪念馆的第三任馆长,毕其一生研究李白文化。丁稚鸿视李白文化为精神食粮,希望一代接一代将李白文化传承下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出生在江油,并在这里生活了24年,留下了大量的诗篇、遗址遗迹和传说故事。坐落于江油市区昌明河畔的李白纪念馆,1962年筹备,1982年10月建成开馆。时任江油文化馆馆长欧小白,成为第一任馆长。1985年,正在江油师范教书的丁稚鸿,成为纪念馆的副馆长。

  2017年3月23日下午,谈及往事,丁稚鸿老人记忆犹新。“我当时在师范校是一名语文老师,教古诗词,喜欢李白多年。1974年中央广播电台还介绍了我的诗歌鉴赏(李白《望天门山》)。由于纪念馆需要一个喜欢李白、懂李白的人来管理,我就被幸运选中了。”

  而后,丁稚鸿与同事一道,将李白纪念馆建成了全国名园,推动江油构建了李白文化纪念体系。牵头出版了《李白与巴蜀资料汇编》,有力证实了李白乃蜀人、江油乃李白故里。

  因李白号青莲居士,丁稚鸿还在川内率先举旗,成立“青莲诗社”,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诗社之一。

  退休后,丁稚鸿潜心研究李白文化,目前其研究、鉴赏李白诗词所著的《九州风雨到吟樽》、《月是故乡明》等五部书稿,正准备刊印。

  对于丁稚鸿来说,李白影响其一生,成为他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支点。在他家中,随处可见李白的诗词集,多年来,他也写下了多篇诗词悼念李白。“铁杵磨针,少怀大鹏之志;仗剑去国,欲借长风之力。……天宝奉诏时,布衣得意于朝堂;金龟换酒处,贺监惊呼为谪仙。”

  1999年,丁稚鸿退休,离开了纪念馆。多年的馆长生涯,加之对李白文化的喜爱,他依然坚持做着李白文化研究。70岁时,因身体不适,丁稚鸿右手抖动厉害,为了继续研究李白,遂改用左手写字。

  “我要学习李白的乐观精神,他虽然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却从不因此而抑郁沉沦,坎坷的经历反而激发他巨大的生命热情。”丁稚鸿说,这才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万丈豪情。

  李白已逝世1300多年,历代以来,各界对其评价可谓极尽赞美。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居易评他“曾有惊天动地文”。纵观李白的社会经历非常复杂,他一生经历了6个皇帝,“国家不幸诗人幸”,在丁稚鸿看来,乱世出英雄,乱世也铸造诗人。“李白的经历,造就了他浩瀚的热情和广阔情怀,高唱了一首昂扬积极的盛唐之歌。”

  李白精神传承

  有过从教经历,研究李白文化多年,丁稚鸿一直在思考,传承下去的李白精神内涵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各界人士对李白的评论,更多的是从创作方法和风格上着眼,其精神的内涵没有明确界定。”这个问题他研究多年,应当为八个字“爱国、励志、审美、创新”。

  丁稚鸿说,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中说:“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还。”在《塞下曲》里也写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写出了将士们的风采,折射出决意报国之雄心。“当时愿意回纪念馆工作,也是受了李白影响,才做出的决定。”

  对于丁稚鸿来说,李白有创新精神,具有潜移默化和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学习诗文化,可以培养青少年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精神,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研究下去的动力所在。

  “研究李白文化不能生产粮食馒头,但对我而言,他就是我的精神食粮。”丁稚鸿说,我们要通过传承古典文化,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品位,研究李白精神是一个“接力赛”,需要一代人接一代人去完成,不能把祖辈传下来好的东西摒弃了。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2836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