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义新镇个体户何桂容辛勤传承祖辈“红军草鞋”技艺,带动留守老人和妇女编织草鞋增收的事迹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何桂容传承下来的草鞋为何叫“红军草鞋”?她是如何带领乡亲们创收的呢?日前,记者慕名登门对她和乡亲们编织“红军草鞋”的故事进行了采访。
82年前打草鞋送红军拥军情结永不灭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义新镇老街一间杂货铺,小音箱正在播放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十送红军》。杂货铺里到处挂着一摞摞编织工艺精致的草鞋,铺子角落里摆放着一个古老的木架,横杆上两个貌似“羊角”的木楔早已磨得红黑发亮,并被勒出深深的凹槽。这就是过去民间手工编织草鞋的必备工具——草鞋架子,而老百姓也将手工编织草鞋叫做“打草鞋”。这会儿,杂货铺老板娘何桂容正端坐草鞋架子前,一边有板有眼地打着草鞋,一边跟围观的大爷大娘讨论草鞋编织工艺的创新。
何桂容今年47岁,出生于江油市厚坝镇,她忙里偷闲向记者讲述了“何家草鞋”相传的故事。原来,何桂容的先祖因“湖广填四川”迁徙到江油老县城武都,后又分散到厚坝等各处安家落户。由于生活艰辛,她的祖先便起早贪黑打草鞋卖钱贴补家用。到了她爷爷何国泽那一辈,“何家草鞋”已远近闻名。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封锁,一路挺进江油,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赢得了穷苦大众的拥护和爱戴。何国泽更是视红军为亲人,他看见红军战士天天打仗,脚板都磨出了血泡,感到心痛不已,便组织乡亲们将自家作坊编织的一大
批竹麻草鞋挑去红军驻地。由于这些竹麻草鞋不仅坚韧耐磨,而且穿在脚上柔软舒适,深受红军干部、战士的喜爱。不久,红军从江油集结北上,踏上了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之路。临别时,何国泽亲自挑来两大摞竹麻草鞋,送给即将出发的红军将士……
为了牢记红军的恩情,传承拥军的光荣传统,“何家草鞋”改名为“红军草鞋”,编织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传承“红军草鞋”技艺带领留守老人妇女创收
“首先准备好打草鞋用的稻草或竹麻,放在草鞋架子右边,而且要捋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是搓绳子,按古老的简便方法计算好绳子尺寸,也就是为打草鞋取样……”何桂容讲起打草鞋的步骤头头是道,一听就是行家里手。
何桂容说,她从小在爷爷、婆婆和父母手把手教授下,学会了编织各种草鞋。后来,她虽然上学读书,外出打工,始终没有丢弃打草鞋这门手艺。后来她出嫁到义新镇,经营一间杂货铺的同时,她仍然坚持忙里偷闲编织草鞋。后来,她发现当地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老人、妇女大多留守在家,他们既要照顾小孩子上学读书,又要身体力行耕作农田,生活过得十分清苦。有一次,何桂容下村给乡亲送货,一眼看见有农户的柴房角落里丢弃着一个古老的草鞋架子,便随口询问这老物件的来历,没想到那位留守大娘告诉她,自己曾是打草鞋的老手,只是后来草鞋没有销路才没干了。何桂容眼前一亮:义新镇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会编织草鞋技术的老人肯定不少,何不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打草鞋?这样既传承了“红军草鞋”的技艺,又可以帮助留守老人和妇女赚钱贴补家用。
何桂容是个急性子,认准的事情说干就干。2016年,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她牵头建立了江油市旺浩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她一边走村串户搜集草鞋架子,一边动员全镇各村留守老人和妇女集中到一块儿,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草鞋编织的古老手艺重新复活。
在何桂容的杂货铺兼“红军草鞋”作坊里,记者见到了手工编织合作社年纪最长的社员——85岁的王琼英太婆。她出生于绵阳市游仙区太平镇,后来嫁到义新镇石音村。老人回忆说,自己从七八岁开始学打草鞋,最早卖七八分钱一双,后来慢慢涨几毛钱、几元钱,膝下的几个子女全是她当年和老伴打草鞋供着上学读书的。后来,胶鞋面世,草鞋便渐渐退出市场,而她打草鞋的手艺也就荒废了。如今,儿女们已结婚成家、自立门户,而且都在外地打工。她现在加入何桂容的合作社,重操旧业打草鞋,攒够几十双就送来交售,卖的钱保日常家庭开支绰绰有余。
何桂容说,为了确保草鞋的坚韧耐磨、穿着舒适,顺应人们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她带领合作社社员除了编织传统的稻草鞋,继续传承用竹麻编织“红军草鞋”外,还尝试用玉米皮、棕叶、布条等原材料编织各类新潮草鞋,尽可能在造型和装饰上下工夫,突出风格特色,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她告诉记者,竹麻的准备尤费工夫,必须选取一年生的端正嫩慈竹,在头年冬腊月至次年立春前砍伐,否则不仅不坚实,而且容易生虫。嫩竹子砍后锯断成节,架在篝火上烘烤一定时间,最后用钳子钳住,才能撕出一层层竹麻来。
“红军草鞋”深受欢迎拥军情怀备受推崇
渐渐地,合作社社员编织的草鞋又好又多,何桂容的杂货铺经常被大摞大摞的草鞋塞得满满当当。如何把越存越多的草鞋及时推广出去,成为何桂容面临的当务之急。
何桂容坚信“红军草鞋”的优势,她决心走出去开拓市场。为此,她主动向江油、绵阳有关方面联系,获取民间工艺品会展信息,携带大批草鞋奔赴绵阳、成都、深圳、西安等地参展,每次她的草鞋都成为“香饽饽”。她还了解到,由于草鞋选材无公害,穿着舒适,加之竹麻和棕叶、布条混搭草鞋更加坚韧耐磨,而且行走泥泞路不沾稀泥,颇受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也成为沙漠、海滩等旅游区为游客提供的必要装备。另外,选材个性化、做工精美的草鞋,也逐渐被爱美人士收藏,甚至成为妆点居室的时尚装饰品。
如今,何桂容将合作社的老人和妇女编织的“红军草鞋”通过会展等渠道,走出江油、绵阳,扩展到成都、广元,乃至北京、上海、山西、河南、山东、江西、浙江、湖北等地。人们称,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红军草鞋”精美的编织工艺,还有编织者浓浓的拥军情怀。
前不久,江油市有关部门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中,何桂容带领义新镇大爷大娘编织的“红军草鞋”备受关注,拟评定为江油市级非遗项目,而何桂容本人将被确定为“红军草鞋”第五代传承人。下一步,她打算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将“红军草鞋”编织技艺推广,让更多的老人、妇女在家创收。何桂容还积极联系学校,开展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在学习草鞋编织工艺的同时,感悟“红军草鞋”的拥军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