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市 > 江油生活 >

冯成喜:守护读书台40年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8年8月22日291作者: 来源:今日江油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近日,笔者跟随游客登上读书台,遇见有老两口正在热情接待游客,除了免费给游客供应茶水,廉价招待大伙儿吃饭,还不厌其烦地讲述李白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逸闻趣事。一打听,老两口是山下当地人,老大爷名叫冯成喜,他老伴叫周金华。再往下打听,冯家竟然两代人守护读书台,冯成喜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和老伴已经坚守了40多年……
  “子承父业”,接过守护“接力棒”
  自打冯成喜记事起,父亲冯中林就是读书台的义务“管理员”,隔三差五都要上山去巡视、检查……
  原来,冯中林以上三代人都未进过学堂,因此他对李白的才华特别崇拜,每到逢年过节都要跟随大人带上祭品,上小匡山读书台去祭祀诗仙李白。一次在读书台庙宇里避雨时,冯中林发现里面一片凌乱、肮脏,而且古色古香的门窗上的雕花竟被人活生生剐掉了,他顿时感到特别心疼。从那以后,他便悄悄担负起守护读书台的责任,隔三差五上山巡逻,为读书台庙宇打扫清洁卫生,察看文物古迹是否完好。一旦有突发状况,他总是第一时间向政府部门报告。就这样,老人一直含辛茹苦呵护读书台,却从未向政府索要一分钱报酬。
  在父亲多年的熏陶下,冯成喜即使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依然不减对小匡山读书台的神往。由于冯成喜上班的规律是“轮休制”,所以一直坚持利用休息时间上山,陪伴父亲一起守护读书台。而年迈的父亲因积劳成疾,已经力不从心,正好将守护读书台的“接力棒”传递给他。冯成喜对“李白”的痴爱和一片孝心,也赢得了妻子的赞同和支持。
  知足常乐,倾情读书台震后重建
  2003年,八十高龄的冯中林老人因病去世。而冯成喜正好提前退休了,为了继承父亲守护读书台的使命,他和妻子也像父亲当年一样将家搬迁到读书台。每天一大早,老两口便起床了,老冯出门巡山,老伴则开始撒水扫地,用鸡毛掸子为李白塑像拂尘,烧好茶水迎接游客……
  冯成喜老人记忆最深的,要数读书台震后重建。大地震发生那一刹那间,庙门外的字库塔拦腰折断,庙宇屋面的椽檩、瓦片一片凌乱,“李白学堂”的后墙突然坍塌……所幸当时山上没有游客。不等余震结束,冯成喜冲进废墟拾掇、清理那些刻有年号的古砖和花纹精美的木构件,然后找来塑料布暂时遮盖,以防日晒雨淋。忙完这一切,他才拔腿下山去向上级单位江油李白纪念馆报告灾情。
  经过冯成喜多番奔走,小匡山读书台灾后恢复重建被纳入江油市文化文物单位重建项目。接下来,不仅修复了字库塔、“李白学堂”等损毁建筑物,而且还增建了象征汇聚文脉的“魁星楼”,铺设了山下至山顶的自来水管网,解决了读书台长期以来的“吃水难”问题。
  自诩“乡亲”,愿李白文采流芳百代
  “游客来了后,茶水是免费提供,家常饭每人每顿收5元钱,算是买米买肉的成本嘛!”冯成喜老人说,他们老两口闲暇时候也种菜、养鸡,游客吃蔬菜和鸡蛋也就不算钱了。其实,服务游客就是“将心比心”,所以他们一直赢得各方游客的好评。尤其是他摆的李白在家乡的“龙门阵”,小朋友最爱听了。
  小匡山上山道路漫长、曲折而又陡峭,慕名而来的游客登山难免精疲力竭。倘若突遇大暴雨,往往被淋成“落汤鸡”。游客的艰辛让冯成喜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因此,他不止一次设想:要是在中途盖一座凉亭该多好啊!几年前,冯成喜将这个建议反映给李白纪念馆,但由于种种原故,修建凉亭的事给搁浅了。2016年下半年,他再次找到领导交涉,表示自己愿意捐资修建一座凉亭。领导深受感动,立即邀请规划设计单位设计图纸。图纸出炉后,冯成喜立即雇请本村的能工巧匠帮忙,工匠们有感于他的善举,纷纷表示在工钱上“打折”。2017年春节前,一座屹立于小匡山半山腰的六角凉亭大功告成。整个投资8万元,为冯成喜多年的积蓄。
  冯成喜老人感慨地说:“既然五湖四海的文人骚客都来朝拜李白,我们跟李白老先生也算是乡里乡亲,更有责任把这里保护好,让李白的文采流芳百代。”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6103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