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市 > 江油文娱 >

走近江油芙蓉溪探寻“翰林府”遗址 感悟张氏耕读家风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8年9月3日658作者: 来源:江油传媒网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青山依旧在,芙蓉溪依旧流,而昔日富丽堂皇的“翰林府”终究不堪经年累月风雨侵蚀,只落得一片废墟。这是29日记者跟随采访江油市政协文史委组织的委员视察活动,在江油市义新镇川主村张家河坝所目睹的情景……

翰林府.jpg

  这个小地名叫“张家河坝”的地方,位于芙蓉溪的上游。在芙蓉溪的西北岸,有零零星星的残垣断壁掩映在疯长的杂草蓬蒿之中,显得颇有些萧杀。“这就是我们祖上的翰林府,想当年是何等的风光!”这次视察活动特邀的文史老专家张枚说,昔日的翰林院其实是由三个大四合院相连而成,其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随着张老先生的指点,大家依稀辨认当年的建筑格局:雕花戏台、堂屋、厢房、书房、马厩……。然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破旧房屋上残存的瓦当、木构件、石础,其精雕细琢的工艺毫不逊色。还有杂草疯长的院坝,几乎全是由一块块大小一致、方方正正的石料镶砌而成。而每一块石料表面,錾子清理纹路也是非常的细致、精湛……
  跨过芙蓉溪上的张家桥,去到东岸探寻张氏祖上的另一处古建筑废墟。斑驳的门廊、面目全非的绣楼、依然如故的天井……虽然早已被分给普通人家居住了,也因陋就简进行过修缮,但仍然掩盖不住书香门第昔日的风光。
  那么,张氏祖上究竟何许人,方能坐拥蔚为壮观的“翰林府”?据张枚老先生考证:张氏祖籍在湖北省嘉鱼县张家河坝。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的一位先祖张元萧凭木匠手艺入川漂泊。一路颠沛流离,后在今天的江油市义新镇川主村芙蓉溪畔安家落户,以务农种田为生。张元萧的孙子张则忠精明能干,在种田之余尝试做小买卖。后来子承父业,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富户。虽然发家致富了,但是也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子弟们带头捐资修建文庙办学堂。1857年,张则忠的孙子张明志出生,父母为他取学名“张琴”。张琴从小颖悟非常,勤奋好学,深得时任龙安知府蒋德钧大人赏识,被引荐进入龙安书院深造。后龙安书院搬迁至唐代李白求学的大匡山,并改名为“匡山书院”,张琴也随之上山继续苦读,师从剑阁学究李榕。张琴果然不负众望,在21岁时中得秀才,31岁中举。此后,张琴连续三届进京科考,均名落孙山,但他从不懊悔。
  据《江油文化志》记载:光绪20年(公元1894年),37岁的张琴再次满怀恩师和家人的嘱托,背负行囊盘查进京赶考,结果中得恩科进士,位列第46名,有幸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继而,派任安徽庐江知县。张琴为政宽和,以文教士,劝农耕、教桑蚕,又于河边植柳护堤,人称“张公柳”。张琴曾与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交往甚秘,因此得罪李鸿章,终于光绪25年(公元1899年)被慈禧太后罢免回川。回乡后,张琴修建翰林府,人称“太史第”,以期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后代。两年之后,张琴忧愤成疾,英年早逝,享年44岁。
  张琴后裔果然不负祖先厚望,人才辈出,成为政、商、文、艺等各界的精英和佼佼者,其生平事迹被收入江油地方史志。
  “我们今天来到翰林府废墟,不仅仅只是思古伤怀!”参与视察活动的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昔日的翰林府主要毁于“破四旧”和“文革”。再者,张氏后裔各奔前程,故园疏于管护、年久失修,也是其衰败的原因,如今看来确实令人惋惜!诚然,翰林府以及张氏家族的耕读传家、崇文治学和心系天下的朴实家风,依然值得江油青少年传承并发扬光大。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6132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