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圌山位于江油老县城武都场镇的东北方,风光秀美,曾被李白称赞为“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南北朝前,因山上猿猴较多,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豆山”;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于山上修道飞升,后人遂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值得注意的是,窦圌山的山顶有三座石峰拔地而起,好似鼎足朝天,高70余米,仅一峰有险路可上。
当地传说,以前窦圌山仅有一座山峰,上面住着鲁班和窦真娘娘两家人。窦真娘娘的孩子天天晚上哭闹不止,影响了鲁班休息,鲁班便用斧头将山峰劈成了两半,从此各占一半。
其实,窦圌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长期风蚀雨溶而形成了三座笔直矗立的奇特石峰。西为问月峰,上有东岳殿;北为神斧峰,上建鲁班殿;南为飞仙峰,建有窦真殿。
传说,鲁班为修窦圌山寺院,在山下找了24块巨石,把它们变成癞蛤蟆往山上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值得注意的是,窦圌山的山顶有三座石峰拔地而起,好似鼎足朝天,高70余米,仅一峰有险路可上。
当地传说,以前窦圌山仅有一座山峰,上面住着鲁班和窦真娘娘两家人。窦真娘娘的孩子天天晚上哭闹不止,影响了鲁班休息,鲁班便用斧头将山峰劈成了两半,从此各占一半。
其实,窦圌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长期风蚀雨溶而形成了三座笔直矗立的奇特石峰。西为问月峰,上有东岳殿;北为神斧峰,上建鲁班殿;南为飞仙峰,建有窦真殿。
传说,鲁班为修窦圌山寺院,在山下找了24块巨石,把它们变成癞蛤蟆往山上赶。到了山下,发现少了一只就去寻找。这时恰好观音菩萨化作一位用竹篮挑水的年轻女子路过,鲁班就问她有没有看见他的蛤蟆。女子说,蛤蟆没看到,倒是看到一个人赶了一堆石头。话刚说完,23只蛤蟆就全变回了石头。鲁班很生气就说,你这个女子用竹篮挑水怎么不漏啊!话刚说完,这女子竹篮里挑的水哗地就漏掉了。就在这时,一位老者挑了一担油在涪江边的一个山垭上歇息,那只逃跑的蛤蟆跑过去正巧把那担油拱倒,流进了涪江。于是油流入江的地方就有了江油的名字。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据《蜀中名胜记》载:“是以江水所由之意”,“由”通“油”,故得名“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