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涪江五桥通车后,作家郭同旭撰写了《江油涪江五桥赋》。大气恢弘的文字写尽了江油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宏伟建筑、江彰平原的历史变迁、城市的快速发展等。有关方面决定以群众容易辨认的楷书把这篇文章刻成碑,立于桥头,以志其事。几经遴选,这一任务落到了书法家王源清的身上。
篆刻一万枚公章的“王一刀”
王源清是小溪坝镇人,自幼酷爱书法、篆刻,潜心研墨,习帖不懈,尤精于刻章。早年曾在家乡五里坝村小当过教师和蚕桑技术员。因痴迷书法、刻章等艺术,王源清于1985年辞职,到江油城区谋求发展。经过打拼,他在书法、刻章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8年,江油撤县设市时,全市各大局、各部门、各乡镇有上万枚公章要刻,材质五花八门,有牛角、黄杨木、金属铜、有机玻璃等。没有刻章的机器,全都得手工操作。王源清接到任务以后,率领徒弟们日以继夜地刻章,他本人一天刻的公章数量甚至高达16枚。不仅如此,别人刻章时要先把字写上去,但王源清则是直接刻,一刀下去,无需修改,直接定型,而且根据笔画的多少进行调整:笔画多的字,如“国”,要刻小些,笔画少的字,如“市”、“人”、“广”,则要刻大些,这样刻成章后,才会给人匀称的感觉。
一万枚公章刻下来,王源清被人们誉为“王一刀”。
不忘弘扬李白文化的书法家
除了篆刻,毛笔书法也是王源清的最爱,他尤其钟爱与唐诗相媲美的唐楷。
唐楷集魏晋南北朝楷书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整个唐代涌现了不少书法名家,王源清博取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唐楷作品曾参加全国荔枝杯、炎黄子孙杯、九成宫杯等书法大赛,均获一等奖;在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和建军9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中又获金奖。因此,这次有关方面要求用楷书书写《江油涪江五桥赋》,王源清便成了不二人选。
其实,王源清不但楷书写得好,行书、草书、行楷、行草也很有造诣,2008年在中坝剧场举行的个人书画展,展出他形式多样的书法作品,反响强烈,深获好评。
王源清说,他写字没有任何功利,只是觉得,身为中国人,应该把中国字写好。他在给学生传授时,也是这样教导学生:“应该把中国字写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因为热爱书法,尤其热爱唐楷,王源清更喜欢生活在唐代的故乡人李白及其诗词,也时时刻刻用书法的形式来弘扬李白文化,并把这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作为书法爱好者,自己平时很注意用书法的形式弘扬李白文化。不管到哪儿交流书法,他写的都是李白的诗词。“因为我是江油人,我必须弘扬李白文化,让外人了解我们李白故里,了解李白文化。这是我们江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王源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