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访隐者不遇的诗作,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便是贾岛的那一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四句,以问答的形式,将寻者的焦急心情和隐者的高洁风骨展现的淋漓尽致。其实,李白也曾写过类似的诗作,而且一点不输于贾岛的这首。这首诗便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下面这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戴天山,在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县内,早年间,李白曾经在戴天山中的大明寺读书,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一些诗作,下面这一首,是这段时期内最著名的一首之一。全诗如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总共八句,前六句重点写“访”的过程,写景色的优美绝佳,只在最后两句写“不遇”,重点抒情,将那种遍寻不到的失落感十分婉转的写了出来。
诗的开头两句“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简直就是一幅桃花源的景象,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无双。可见,诗人是沿着溪水穿林入山,两边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而作者要寻的人正是住在这种世外桃源中。而“带露浓”三个字,不仅为写桃花增色,而且暗含了时间,正是早晨,这和下一联中的“溪午”相互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极写山中的幽静。诗人从溪边来到了林中小道上,只见到麋鹿出没,林深路长,一直到了中午,本该打钟的时间,却没有听到打钟的声音,这两句其实已经暗示了不遇了。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经过曲曲折折的道路,终于来到了道士的寓所前,此处青苍的绿竹、挂石的瀑布,相映成趣,同时也衬托了道士所住之处的绝佳,反衬出了道士的高洁和淡泊。
尾联“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在前面的暗示之下,现在的不遇便顺理成章了。此处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了这位隐者道士不知去向,自己“不遇”的事实,妙处是不明写自己的惆怅,而是通过倚松的动作来表现,用笔略带迂回,感情却更加充沛,令人久久惆怅不绝。
这首诗的绝佳之处,是“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王夫之也曾经评价这首诗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