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药之乡,四川省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乡镇、省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镇。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位置境域 重华镇位于江油市境中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04°54′28.18″~105°1′3.07″,北纬31°55′23.87″~32°2′46.72″。东与厚坝镇交界,南邻小溪坝镇、新春乡,西与铜星乡、西北与新春乡毗连,东北与文胜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63.48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因当地重华堰而命名。民国时期,属梓潼县第三区。民国24年(1935)4月,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重华场建立重华县苏维埃政府。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月划交江油县。1955年将星顺、双柏乡的13个村和五星乡的双河、红花、大兴村并入重华乡。1958年10月,重华乡改建为重华乡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名重华乡。1990年1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5年末,辖华红、双河、集体、大兴、平桥、福胜、广利、双石、星顺9个行政村,1个公安社区,95个村民小组。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略成长条形,平均海拔高度600多米,最高位置的老君山与新春乡藏王寨相连,海拔2151米;最低位置在东南端双河村马家坝,海拔59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8℃。无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重华老君山有较丰富的赤铁矿、硝及石灰石。双河、集体及大兴村有石油天然气。境内有广利、福胜、潼江3条河流。广利河冲积平坝有胡家坝、贺家坝、石坪坝、藤坝、华胜坝、史家坝等。福胜河沿岸有石院坪、秦家坝等,多为河流冲积形成的灰褐色砂壤土,土层肥厚,主产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全镇有耕地1104.4公顷,其中水田859.33公顷,旱地245.07公顷。
人口 2015年末,全镇总户数5581户,总人口17613人。
经济发展
2015年,重华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1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62万元,财税收入完成190万元,限额以上社消零总额达到957.1万元。全年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新增专业大户8户,新增家庭农场12个。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9元。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集镇规划面积89.98公顷,2015年已建成84.6公顷。栽植行道树800余株。安装路灯155盏。集镇有街道8条。自来水厂1座,干线水管20千米,日生产能力1100立方米,集镇自来水普及率100%。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天然气管线50千米,输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2000余户。
文化体育 2015年编纂出版《重华镇志》。建成重华民俗文化博物馆,创作重华形象歌曲《重华美》,并获“四川省第二届民歌大赛”铜奖。有各种文艺团队6支,电影院1处,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民俗文化博物馆1个,9个村级文化站和1个社区文化站,藏书7万余册,6个村安装有健身器械。
教育 有幼儿园2所,中心学校1所(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共计788人,教职员工73人。适龄中、小学入学率达100%。
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2015末,有村卫生站9个,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1所,床位6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8%。
名胜古迹
藏王寨老君山 由严家岩、老君山、魔芋山、藏王寨山、寨子山、贺家山、梨树坪峰等山峰组成,主峰梨树坪海拔2345米,其余山峰海拔均超过2000米。山岭延伸遍及武都、新春、永胜、铜星、重华、文胜等6镇、乡,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在此区域分布着众多的古硝洞遗址。这些洞穴多位于悬崖绝壁上,形态各异,洞穴入口狭小,洞深在几十米至十余里不等。老君山古硝洞遗址群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设施保存完好的古硝洞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山水体资源非常丰富,主要以3条溪沟为主,并形成了形态各异、数量众多的潭、叠水、瀑布等。老君山雄伟壮观,主峰海拔近2400米,在10千米距离内形成1800米落差,山前构造对称,呈二龙戏珠状,具备风水玄机。老君山保留着许多以道教建筑为主的庙宇,尤以建于500多年前的老君寺最为典型。明惠帝朱允炆隐居老君山的传说,更增添了旅游区的魅力。
重华寺 因处于老君山支脉龙会山脚,又称龙会寺、龙会馆。始建于明初,明末毁于兵灾,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位于半边街后西侧,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有三级两重大殿及两侧配殿,因主奉舜帝重华而名。
黄公祠 民国23年(1934年),梓潼县公安局长、区袍哥大头目黄清沅以其父名义所建。位于半边街北端,广利河西岸,坐西向东呈“回”字形,占地约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有大小房屋20多间。墙体砌大青砖,青瓦座脊,地面用煮熟糯米石灰加细沙调制为三合泥铺成,坚实平滑;房门窗柱呈拱形彩色泥塑,古朴典雅。民国24年(1935)4月中旬,红四方面军进驻重华场,总部设黄公祠。新中国成立后,为重华政府办公场所。2008年“5.12”地震后,镇政府搬入新址后,对黄公祠作部分修缮,现为镇文化活动中心场所。
公安桥 俗称“桥楼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是一座具川西建筑特色的风雨廊桥,长29.35米,宽6.6米,楼高4.5米。桥楼为双层结构,青瓦座脊,中部有一方形翘角楼,通高8.2米。梁枋石柱绘有花鸟鱼虫、山水及勉农耕、劝桑麻、戒赌搏的图画。桥身为两孔平板桥,桥面由石条铺垫而成,两条雕刻精美的石龙穿桥而过。公安桥横跨灵溪河,是古时重华的重要交通枢纽,亦是旧时梓潼八景之一。2008年“5.12”地震后,政府出资对公安桥进行了全面修缮。
母亲桥 位于广利寺村广利河上,系钢筋水泥石砌四跨平桥,长48米,宽4米。1997年7月2日下午,老君山后山突降暴雨,顷刻间山洪爆发。当时正有4名儿童过河上学,即将被洪水卷走,在这紧急关头,32岁的农家妇女顾小芳不顾个人安危,奔跑下河抢救儿童。将1名儿童抢救上河岸后,因体力不支,不幸与另3名儿童被洪水冲走而光荣牺牲。1998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顾小芳为革命烈士。重华镇政府通过财政和社会集资,在其遇难之处修建石桥一座,取名“母亲桥”。
历史人物
海灯法师(1902~1989年),俗名范靖鹤、范无病、范剑英,出生于重华火炮街一个裁缝家庭。
自幼习武,在重华高小毕业考入绵阳初师班,毕业后先后在双柏保(村)国民小学教书半年,在川军二十八军第一师任连部上士文书,业余及随后师从民间武术家金堂县熊柏松,中江县王体泉、朱智涵等习武,后于新都县镇静庵学佛,于成都五岳官披剃出家,挂单绵阳万寿寺。民国28年(1939年)住梓潼大庙,后任住持。民国35年(1946年)春出川云游,曾挂单少林寺。次年住锡浙江天台县国清寺,农禅并举。1958年迁住江苏吴县石公寺,任县政协委员。1963年前后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多次参加武术表演,其“二指禅”“童子功”和“梅花桩精拳”受人称道。“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2月返回家乡诵经参禅,传授武术。1979年,应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长城影业公司之约,参加《四川奇趣录》电影拍摄作武术表演。1981年,任四川省政协及江油县政协委员。1982年12月至次年3月受邀移住河南登封县少林寺。198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应邀为武警、侦察兵教授武术。1987年,任县政协副主席,观雾山极乐寺住持。1988年9月,任江油海灯武馆馆长。1989年1月10日,因病去世。四川人民出版社、巴蜀书社先后出版海灯法师著作《少林梅花桩精拳》和《少林云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