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市 > 江油经济 >

江油80后小伙袁康返乡创业 羊肚菌淘“黄金”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7年8月2日186作者: 来源:绵阳日报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这几天菌丝长得特别好,看来今年繁殖的栽培种不仅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还可卖给其他人栽培。”7月21日,酷暑难耐,在江油市石元乡樟木山村的一栋民房内,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袁康指着一排排塑料框内的培育土,高兴地说。
  外出游玩意外得信息
  今年30岁的袁康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原本与种植羊肚菌不搭边。刚毕业那会儿,恰逢百年不遇的汶川特大地震,一切百废待兴,建筑行业很缺人才,袁康回到老家江油,毅然投入到建筑行业搞起了心爱的建筑。2010年,袁康遇到在商城卖衣服的李梅。没过多久,俩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李梅的老家,在江油市偏远的石元乡樟木山村,那儿山高林密,是一处天然的世外桃源。尤其是山里产的羊肚菌,是远近闻名的山珍野味。
  2015年7月,袁康载着岳父一家人到青川县游玩。岳父李洪军说,听说清溪有种羊肚菌的。李洪军一句不经意的话,点醒了袁康:“来都来了,何不去参观参观。”就这样,一家人东问西问,终于找到了种植羊肚菌的农户。参观过程中,袁康问得特别仔细,他想清溪人工能种羊肛菌,石元也能种啊!尤其是当他得知羊肚菌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时,竟有试一试的冲动。
  回到江油后,袁康就像着了魔,从网上搜索了大量关于种植羊肚菌的资料,自费到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科院学习理论。为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他又到浙江、湖北等省的种植大户处取经。取经归来,袁康辞掉了建筑公司的工作,一心一意种植羊肚菌。尽管学地扎实、石元也有野生的羊肚菌,但真正开始种羊肚菌时,家人还是有些担心。袁康对家人说:“再难也得试一试,不试永远不会,就要丧失发展机遇。”李梅很理解,拿出他们仅有的10万元存款,交给袁康:“对的,就是要闯一闯。”
  多方学习闯出新事业
  在家人和岳父母的支持下,袁康利用岳父家的房子和土地开始了创业。2016年4月底,正是野生羊肚菌收获的季节,袁康在岳父的带领下,一天到晚在大山里转悠,寻找野生羊肚菌菌原种。对一个从小在平原长大的人来说,爬坡上坎不是找鲜,而是吃力,但袁康并不怕苦怕累。收集到菌种后,他就一头钻进自己搭建的实验室里,从培育母种开始做起,从母种培育原种,再从原种培育栽培种。每天,袁康都处在担惊受怕中。当第一批栽培种培育成功时,袁康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时,时序已到冬月,正是栽培种着床的时候。10月的天气,山里已经很冷了,但袁康的心却是热的,他请来机耕,对20多亩田地进行翻耕耙细,又从村里请来劳动力,开沟理厢,搭建保温棚。下种的时候,袁康是小心又小心,生害怕哪个环节出了错而前功尽弃。袁康说,下种的时候,千万不能打农药,羊肚菌最怕农药,一打就会影响菌丝生长,从而影响收成。
  种下菌种,就种下了希望。袁康与妻子李梅天天围着20亩羊肚菌转。控温、控湿、防风、防雨、防草……田间管理一样也没有落下。李梅说:“我们就像养娃儿一样管着羊肚菌,生害怕有啥闪失。”怕啥来啥。眼看着地里的菌丝密布,马上就要出菇了,这时一场大风把控温棚吹塌了。事不宜迟!袁康与岳父一家人齐上阵,又请了10多人,以最快的速度把控温棚重新搭好。正出菇时,又一次遇到大风。这次大风虽没把温控棚吹塌,但折断了不少撑杆,一家人又忙着去抢险。
  看着一朵朵羊肚菌从地里冒出来,袁康与家人的心比喝了蜜还甜。还没采收完毕,全国各地的收购商都赶来了。最后一统计,每亩收鲜菇200斤,比正常情况少收一半。但除去成本,纯赚10多万元。小有收获的袁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将羊肚菌种植规模扩大到50亩。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3957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