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市 > 江油生活 >

朱裕:用李白诗意绣讲述诗意李白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7年9月19日828作者: 来源:农村日报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在风景如画的江油市青莲镇,有一种独特的刺绣——李白诗意绣,它的传承人叫朱裕。从2012年开始,朱裕用蜀绣针法技艺,以李白诗歌意境为题材,在绢布上诠释李白的诗意世界,成为弘扬李白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绣女爱李白
  与钢铁、钢材打了30多年交道的朱裕为何干起了“李白诗意绣”?朱裕说,一切都是因为爱。受母亲的影响,朱裕从小就喜欢刺绣。她出生于诗仙故里,熟读李白诗歌,很多都能背诵。业余时间,她阅读了大量有关李白的书籍,偶尔也写一些有关李白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来,她从一家钢铁企业下岗后自主创业,但她的业余时间依然与李白文化相伴。“李白出生地”的文化名片,带动了李白故里江油的旅游发展,但多年来却一直缺乏表现李白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尤其是做生意过程中,需要给客户赠送一些礼品,往往挑选很久,也选不到有文化特色和消费档次的东西,显得土里土气的。于是,经过反复多次的考察,朱裕萌生了用刺绣去表现李白诗意的想法。

朱裕.jpg

  从2007年开始,朱裕遍访名师,最后拜蜀绣艺术家邬学强为师,提升蜀绣技艺。学成归来后,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李白诗意绣”创作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江油市继雾山石刻之后,又一个文化旅游的名片。2012年,朱裕带着她的李白诗意绣技艺,在李白妹妹李月圆的故居粉竹楼开起了绣坊,办起了李白诗意绣培训班。
  绣功出细活
  9月15日,秋雨绵绵。笔者走进了粉竹楼,几位绣娘在朱裕的指导下,安静地坐在绣架前穿针引线,《李白邀月》的诗意画面慢慢呈现出来。
  朱裕说,李白诗意绣以丝绸、绢布、桑蚕丝等为原料,通过不同的针法进行画面组织和色彩组合。在创作前,需要反复读李白的诗歌,揣摩诗文的意境,再构思成画面画到绢布上,有时也用拷贝箱拷贝线条后再施针。其实,配线是施针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刺绣的针法需要,原来一根桑蚕丝可以劈成16丝,现在可以劈成18丝,这样可以让画面更细腻。每个画面,都有色彩变化,这就需要不停地选择不同色彩的丝线。这个过程,是对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验,稍微搭配不当,就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
  李白诗意绣以蜀绣的针法为主,至少有100种以上,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 画面不同,针法也不一样。单面绣要相对简单一点,根据画面、线条单针刺绣即可;双面绣需要上下走针,考验的不仅是刺绣者对针法的理解、运用,更多的是静心与耐性。
  从事李白诗意绣多年,朱裕已基本掌握了蜀绣的针法技巧,但创作过程依然是一大考验。稍微复杂点的大件,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帮助特殊群体
  在粉竹楼的绣娘中,有两位残疾人,她们在朱裕的指导下,已经成为合格的绣娘,能独立创作完成作品。培训残疾人,是朱裕传承李白诗意绣的一大亮点。
  朱裕以粉竹楼为基地,采用“培训+就业”的模式,邀请蜀绣大师,对留守妇女、下岗女工进行公益培训。同时,她还走进江油境内的乡村进行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可以选择居家创作,也可以选择在粉竹楼进行创作。
  2012年,朱裕与青莲镇的一位残疾人结识。因为身体残疾,女孩性格内向,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朱裕把她带进粉竹楼进行培训。这个偶然的举动,“打开了她人生的另一个窗口,她成为粉竹楼数一数二的绣娘。”
  这位残疾人的变化,让朱裕将培训的范围扩大到残疾人群体,还专门到江油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培训,也通过残联等部门,联系残疾人到粉竹楼培训、就业。
  5年来,朱裕培训的李白诗意绣学员超过1000多人次,遍及江油、平武等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李白诗意绣,她还先后走进青莲小学、诗城小学进行培训,让孩子们认识李白诗意绣,掌握刺绣的基本针法。
  大规模培训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李白诗意绣的产品量,更让城乡留守妇女、下岗女工增加了就业的门路。尤其是残疾人群体,通过培训不仅掌握了一门生存技能,也以此树立了人生自信。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4423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