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年如一日,以李白平生、诗歌、故事为题材,采用深浮雕、圆雕等技法,讲究镂空效果,塑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彰显李白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成,1971年生,江油市永胜镇农家子弟,自幼喜欢美术。小时候,人家从山上挖回来的树根,一般在冬天放到火塘里烧火取暖,他却常常当作宝贝珍藏,山民们很不理解。从北城初中毕业后,16岁的王成到武都镇拜一位当地画家为师,学习画画。学成后,王成到江油城区发展。1998年至2008年主攻根雕。根雕属于广义的木雕,比较受限制,因为好的树根很难找到,特别是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严禁乱砍滥伐,树根几乎绝迹。2005年,王成协助花园小学美术组制作李白生平系列木雕墙时,喜欢上了狭义的木雕。5.12特大地震后,王成转项,专做狭义的木雕,而且是手工木雕。
从此,王成以细腻的黄杨木为材,以雕为本,通过艺术手法的表现,进而创造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李白文化系列木雕艺术品。
在王成看来,木雕是加减的艺术:一块木头,越雕,图案越丰富,这叫加的艺术;另一方面,雕得越多,木料就越少,这是减的艺术。从黄杨原木到成品,一般要经过四道基本的工序,即构图、打坯、细修、拋光。
构图是首道工序。设计一幅图纸,要反复修改,最终定型后,才能附着于木头上进行雕刻。比如一幅秋荷,是配山水还是虫鸟,需要匠人对作品深入地考量与设计。为了能为不同原料找到相应的雕刻图案,王成常常绞尽脑汁。
图纸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打坯,初步雕刻出作品的外观。打坯分为不同层次,有高有低,要求不同。以浮雕的雕刻手法为例,根据层次的不同分为浅浮雕和深浮雕两种。浅浮雕一般为两到三层,而深浮雕则可以达到七八层,甚至十层以上。留住最高点,一直往下雕,雕到最低层,而又不能镂空,非常考手艺。
细修是第三道工序,也是赋予木雕制品美感和神韵的关键一步。细修比打坯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在这一道工序中,人物的眉毛、眼神,穿着的纹饰、纽扣都要一一呈现。一件好的作品,是创意、材料和刀工的完美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将人物身材雕刻得短小一些,人物的脸就会被衬托得更加饱满生动。王成雕刻的李白、关公、财神,都是这样。
细修完的作品,已经有了基本的形状和细节元素,再加上最后一道工序拋光,可将作品的粗糙之处处理得平滑圆润。这一步虽是附属的步骤,但绝非可有可无。为了让作品完美无瑕,王成自制了一套非常纤细的刻刀,以便对细微之处打磨处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光滑圆润。
从业20多年,在雕刻技艺方面,王成继承了传统木雕的精髓,熟练掌握浮雕、镂空雕、圆雕等雕刻技艺,尤其擅长雕人物和花鸟虫鱼。他常常沉醉于木雕工艺的细腻与精致中,时刻感受着作为木雕匠人的自豪,他的作品,把李白从童年、少年、青年,一直刻到中年、老年,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白邀月》《月下独酌》《静夜思》等作品深受欢迎。
在王成的工作室 ,一台风扇,一阵蝉鸣,一缕清风,这是一位木雕艺人的老友;一方板凳,一柄刻刀,一把铁尺,一块原木,这是一位木雕匠人的坚守。刀尖之上,方寸之间,悦动的可能不仅是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木雕作品,更是一位匠人对木雕不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