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政府公布了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古遗址”一栏中,江油市宋代的“阴平遗址”名列其中,引人注目。
这个“阴平遗址”就位于江油市小溪坝镇阴坪村,它曾是一座繁华的郡城——阴平郡,历经千载,在宋代突然湮没。是朝庭改治大举拆迁,或是遭遇战乱兵燹,或是地震、天灾?这个困惑了历史学家、考古专家近千年的历史雾瘴,究竟是怎样被破解了的?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近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通过探寻“阴平遗址”发掘始末,揭开了阴平古郡“消失之谜”的冰山一角。
如今已成为通衢平畴的阴平古郡遗址
千年古郡到宋代“突然断层”
从李白故里江油城区出发,沿中雁公路朝梓潼、剑阁方向驶1小时许,便到了青山环抱的小溪坝镇阴坪村。这里河水清清,田野庄稼茁壮,农舍错落有序,鸡鸣犬吠,甚是恬静祥和。
阴坪村有一座特别的古桥,一般的桥,两端连接的是道路,而这座桥两端,连接的却是农家稻田。该村地名也很奇特,诸如城墙边、桂王井、皇后山、插旗包、点将台等称谓,颇具城市和关隘风味。一座朴素的村庄,何以有城市一般“显赫”的地名呢?
这个阴坪村,就是史料中记载的阴平郡所在地。阴平郡原在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据《梓潼县志》《江油县志》记载:“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为安置因战乱流亡入蜀的阴平县(今甘肃文县)民众,于小溪坝阴坪村侨置阴平县,同时侨置阴平郡。”阴平郡管辖阴平、梓潼和剑阁三县,三县财政收入都不上缴,直接由阴平郡自主支配。从西晋开始,历代统治者在现在的阴坪村设县置郡,历经刘宋、南齐、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朝,历史长达千余年。江油市有关文史专家介绍,阴平古郡发展到宋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对外交往十分频繁。《江油县志》记载:“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阴平古郡毁于兵燹,遂废。”
虽然有文史资料记载“毁于兵燹”,但是一直没有考古的实物印证,一座对于古代而言的庞大城市,为何突然之间就从历史的地图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就成了一个千年“谜团”,阴平古郡旧址的确切所在地,也因此出现了“断层”。
告成寺一角
保护古寺偶遇“意外惊喜”
阴坪村有座山叫皇帝山,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朱棣夺位,携待从逃亡,从阴平道入川。见阴坪村水秀山清,民风淳朴,进,一日便可达剑门蜀道,退,则可抵西南,建文帝便在山中藏匿,故而得名。为祈祷天下太平,建文帝出资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太平寺。岂料暴露行踪,被永乐皇帝派人追杀,遂将寺名改为告成寺。
告成寺香火几经兴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为打击封建迷信和有效利用场地,发展经济,拟定在告成寺开办养殖场,投资人已经准备好材料,着手改造告成寺。江油市文管部门获悉情况后,派员前往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告成寺竟是江油除窦圌山云岩寺外,保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三进院落,门窗雕刻精细,总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具有文物和旅游开发价值,是一颗布满尘埃的宝珠。
正是这次保护告成寺之行,为探寻阴平古郡消失之谜揭开了一层“面纱”。
1998年4月,江油市文管所所长黄石林汇同小溪坝镇领导,赴阴坪村协商保护告成寺事宜。休息时,村支书欧会云从家里拿出挖鱼塘时挖出的四面铜镜,两枚钱币,请黄所长看看值不值钱。铜镜有八卦镜、带柄双凤镜、湖州镜,钱币为北宋时期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无疑是对研究古阴平郡提供了重要资料。”黄石林当场向欧会云宣传文物法规,欧支书深明大义,便将铜镜和钱币上交文管所,获得200元奖励。此后,古阴平郡遗址发现宋代文物的消息,通过媒体报道不胫而走,令人瞩目。随后,又有群众向文管所上交了唐宋时期的排水陶管,古郡遗址再露端倪。
因为有了这次“意外惊喜”,于是江油市批准成立了告成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一方面保护古建筑告成寺,另一方面收集阴坪村出土文物信息,积极寻找消失千年的阴平郡遗址。
修高速公路揭开“郡城失踪”之谜
1999年,省政府决定修建绵广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将穿越阴坪村。当年3月,江油市政府向有关乡、镇,有关施工单位发出《关于做好绵广高速公路修建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管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历经两个月,对江油境内70余公里路段,特别对阴坪村段进行了重点调查。
2000年7月,江油市文管所在阴坪村宣传文物法规时,征集到了多件绵广高速公路施工段出土的青釉印花瓷器标本和1件第四纪哺乳动物胫骨化石。其中1件青釉印花瓷碟,特别引人注目。该瓷碟内壁模印缠枝牡丹一周,缀以枝叶之中,花、枝、叶层层交融,密而不乱,深浅有序,立体感极强。瓷碟内外施青釉色满釉,釉层均质,温润,呈半透明状。被判断为北宋中后期北方耀州窑的上等产品。随后,考古人员又在瓷碟出土现场,发现厚约80至100cm的文化层堆积,发现汉瓦残片、汉代折沿盆残片及大量唐宋名窑瓷片及排水管若干。省文管会考古研究所书记张肖马、考古队队长王鲁茂闻讯立即从成都启程,紧急赶赴阴坪村调查,专家认为此遗址为四川重要唐宋城市遗址,由于遗址早在元初被毁,再没有兴建城市,因此,是罕见的未受干扰、打破的考古文化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省文管会当即对绵广高速公路1U段下达停工通知。
2001年1月,由省考古研究所、江油市文管所的专家组成的发掘队伍正式进驻阴坪村,开始对阴平郡遗址进行发掘。遗址现场发现大量瓦砾,并采集到中国瓷器发展顶峰时的景德镇青白印花瓷片、耀州窑瓷片,以及陶罐、陶盆、陶碗标本,初步确定了建筑遗址方位。真相终于大白,阴平古郡遗址,真实地分布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阴坪村广袤土地的地层之下,静静地为我们讲述着这个古郡消失的“千年之谜”。
江油市文史学专家说,通过对阴平郡遗址的考古研究,终于可以通过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来证实《江油县志》所载的史实:宋理宗端平三年(1263年)八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派次子阔端统兵50万,从今陕西大散关(今宝鸡)南下,经凤州、略阳,在阳平关一带与宋将曹友闻部激战,宋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十月八日,蒙古军攻取剑门关,兵分两路,一路挥师东南直取阆州(今阆中),一路直接趁势南下攻打梓潼、阴平两县,两县官兵与剑州退下来的及从绵州(今绵阳)北上增援的宋军,组成了第三道防线,对蒙古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虽然,蒙古军最终还是攻下了阴平县城,但是伤亡极其惨重,气急败坏的阔端大怒之下,竟然下令,一把火将这依山环水,有着千年历史,在当时为中等城市的阴平郡付之一炬,烧成了一片废墟。阴平古郡因此而毁,如今,留给后人一个只能站在山巅回顾历史的阴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