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依哟哦,依哟哦,太阳耶,你出来耶……”走进江油市云集乡田间地头,一曲曲曲调优美,诙谐鼓劲、独具韵味,或高亢、或低沉的汉族山歌传入耳际。
据考证,“云集山歌”历史悠久,源于清末民国初期。由于当时云集乡交通闭塞,精神文化匮乏,山里老百姓在劳作中为解除疲劳、鼓舞干劲,抒发情感自创了这种山歌。传唱至今,已逾百年,逐渐发展为具有浓厚乡村气息和山区特色的“云集薅秧歌”。
据江油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云集《薅秧歌》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来直畅而集中抒发感情的歌,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丰富的艺术特质。尤其尾音富于特色,因而唱得亮,传得远。其特点是,含有很多滑音和装饰音,一般7字一句,4句或6句一首,“过门”较多,极富变化,高亢嘹亮,婉转悠扬,“转弯”极多,节奏较难掌握。其歌唱的形式大多是即兴独唱和男女对唱,尤以对唱时一问一答,一锁一开,机智敏捷,风趣诙谐,攻防转合。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这种歌曲多在户外演唱,往往曲调的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热情洋溢,任其自由倾泻,而不需要多层次的铺垫或感情的节制,并不过多地讲究形式上的修饰,表现手法较单纯。云集《薅秧歌》以当地牛郎沟、洗脚台、五妇堰、魏家山的群众传唱最为普遍。
上世纪80年代,《薅秧歌》在江油民间和山区流传甚广,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近年,以村民李仕泽为主的近百名群众通过祖辈们的口口相传和田间实践,传承下了独具汉族民歌风味的《薅秧歌》。
几年前,绵阳及江油非遗保护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民间寻访老人,将《薅秧歌》收集整理出来,由于歌曲只有歌词,没有曲谱,为更好地传承,便于掌握,非遗保护部门又联系文化馆专业人员根据其音调谱曲。
2011年初,经过层层选拔,作为原生态山歌,云集薅秧歌入选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第十届民间艺术“山花奖”参赛节目,云集乡40多位村民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投入紧张排练。同年4月,《薅秧歌》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展演惊艳亮相,水车、犁头、连枷等农具的出现,将江油农村原生态的、朴实而生动的劳作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举斩获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展演银奖。作为获奖节目,李仕泽等村民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在民歌盛典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