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旅游 > 江油游记 >

李白桃红江油行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7年8月17日232作者:无花也浪漫 来源: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春光明媚的时节,万物复苏,历经了寒冬,人也想在这美丽的季节,把自己溶入大自然,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妙。
  一、“圌”字读音
  这次短暂的旅行,成行之前,大家在网络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与图片。其中关于:“圌”的读音,大家争论不休,从字典上查,“圌”有两个读音,分别是“chuan”和“chui”,但大家从看电视的印象中觉得应该读“tuan”,与“团”同音,有些旅行社的资料上也写成“窦团山”,工作人员向大家推荐这个景点的时候也说是“tuan”,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景区时,我留意了一下。山名的写法应该是“窦圌山”,关于“圌”的读音,我在上山的索道入口处看到了一个“圌山索道”的镏金标牌,上面的注明了“圌”的读音为“chuan”,虽是这样,大家在提到这个名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说成“窦团山”,也许这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吧。
  二、途中随想
  本地到江油路途不近,我们坐车近五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前往途中,除了部分晕车的,大家都兴致勃勃,精神焕发。导游给大家唱歌、说笑话,还与个别同事互动,快乐的空气充满了整辆旅游车。
  一路上,见得最多的是遍地黄灿灿的油菜花,江油离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要近一些,车入德阳境内,可以看到一些地震震裂的房屋,越往前,能明显地看到建筑物损害的程度越大,有些地方树木、房屋都往同一个方向倾斜,还保持着地震时的姿态。可以想象,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地面是何等的摇晃,建筑物是何等的张扬,人们是何等的手足无措,何等的无可奈何……
  大地震过去快一年了,望着车外一片连一片的油菜花,我想,活下来的人流尽了眼泪,收藏起痛苦与悲伤,重建家园,是何等的困难,何等的坚强不屈。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外省的满负荷的大货车,开往灾区的方向,也许这是对口支援的兄弟省市向灾区运送的爱心援助吧,每每看到这样的车从车窗外闪过,总有一种无由的感动与震撼。
  也看到了板房,我们亲眼见到了在电视中见到过的板房,虽然相隔较远,但一排排连成片的板房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住着的都是失去了家园有的还失去了亲人的人们,他们在板房中住的舒适吗?夏天里板房里热吗?他们还要在板房里住多久?一串的问题自然地映入脑海。黄灿灿的油菜花,你能回答吗?也许,金黄的整齐的油菜花已经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正在忙碌修建房屋的人们,驶向灾区的大货车,路旁抗震救灾的温馨标语,让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力量。
  三、索道奇感
  远远地,窦圌山主峰映入眼帘。此时,有人说窦团山算不上很高的,还不如我们当地的余家山或马鞍山还高的呢,大家笑而不答。
  车把我们载到了上山索道入口处,我们准备坐索道从后山上山,两人一组,在索道管理员的引导下,我们坐上了缓缓上升的索道坐椅,心也随之提升,人整体被悬空自然紧张也有些担心,如果我们被停了空中怎么办,万一钢绳断裂怎么办……以前也坐过索道,但似乎都没有这样惊险。凭经验,眼睛盯着前方可能会好一些,无意间向下瞟了一眼,我们已经在半山腰了,后边的似乎隔我们太远,山下的楼房都成了火柴盒,这山看来确实是很高的。不敢多看,只盼着早点到达索道顶端。下了索道,听说有人因为是第一回坐索道,到达顶端时脚打闪闪浑身发抖呢。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人空着肚子穿行在幽静的山林间。虽然是空着肚子,但见林中繁花点缀,旁边奇峰高耸,还是不自觉的停下脚步把它们摄入相机。
  四、出入画屏
  找到住宿,用过午饭后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对窦圌山的著名景点进行了走看游观。我们先后参观了白皮古松、飞仙亭、云岩寺、飞天藏、铁索飞渡等景点。
  年少时的李白游览窦圌山时,有“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之感,我们此次行走在其间,对画屏的领悟不是太深刻。只感觉越往上走,山峰更险,路更难走,有几处险要之处,巨石与险峰遮天蔽日。道途两旁,有些关于窦子明飞天成仙、李白求学、游历窦圌山的雕塑与浮雕。除此之外,路两旁还有些自称半仙的算命看相之人,偶有路人在他们的游说之后坐下,让其算或测自己的前景或身运,这也成了一道古今相间的自然风景。
  窦圌山距离5.12大地震震中不远,属地震的重灾区,整个窦圌团山景区都遭到严重破坏,估计损失4000多万,有些文物损坏是无法弥补的。越往山顶,破坏越严重,我们看到山顶建筑都成了废墟,也看到“真武殿”的牌匾孤零零地散落废墟之上。也就在这次大地震中,窦圌山出现了“庙倒神不倒”的传奇,大地震时,山上巨石滚落山间,山间建筑在摇晃中成为废墟,而山中窦子明的的神像却完好无损。
  唐朝时的窦子明,据说是弃官隐居圌山,苦行悟道,最终成正果。在剖石顶得道飞天,于是后人为了纪念窦子明,就在圌山的基础上加了窦姓,这就是现在此山为窦圌山的来历。
  五、圌岭飞渡
  气喘吁吁地登上窦圌山山顶时,发现窦圌山主峰其实是由三个山峰组成,彼此间用铁链连结,亦称为是一链锁三峰的绝景。山顶在地震之后,原来的景观一点也没有了,仅是地震之后的断垣残壁。站在山顶中央的平地上,有脚闪地摇之感,往山下一看,让人心惊胆寒。山顶上,一身着黄袍的老人在向大家推荐音像光碟,说是由中央电视台等在本地实拍摄的由他本人(杨海平)表演的圌岭飞渡绝技,如果现在购买还可获得他本人的亲笔签名。我注意到了一块红底的宣传板,上面写有CCTV公众人物、中国高空走索第一人、铁索绝技表演创始人等字样,在另一块板上用蓝色文字介绍了杨海平及妻子在地震来临时他们之间的惊险故事。
  听人说等一会儿有现场表演,正准备下山的我和大家一起也留了下来。上山的人越来越多,但见购买光碟的人并不多,大家就想亲眼目睹圌岭飞渡的现场绝技。也许看到山顶上的人比较多的原因吧。杨海平老人当真走向铁索,表演起来。此时,大家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开始忙碌起来。新买的长焦相机的18倍光学变焦,让我更真切地看到了杨海平老人的惊险表演,他行走在摇晃的铁索上健步如飞,就在大家的惊呼中,老人先后表演了惊险的悬空倒翻、金鸡独立、倒挂金钩、单腿悬挂、仙人指路等动作,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从其口中传出的雄浑的狮吼。我把相机焦距调到了最大倍数,显示屏上的老人的须发迎风飘动,表情神态镇静,每个动作都娴熟稳重,要知道这是在距地面50多米的高空索道上表演,称为其绝技是名副其实。相信杨海平老人的表演给所有到达窦圌山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老人走下索道时,购买光碟的人比先前增添不少。
  六、山下情趣
  下山时,我们坐着滑道车,在安全、惊险、刺激的碰撞中,不多时就来到了离住宿不远的草坪上,女儿玩兴未尽,我们就伴着女儿在草坪上玩滑草,玩了个够。
  晚上,在奇峰国际酒店用餐,席间,细心的炊事员把在河坝子准备的卤肉、毛肚等菜请上了桌,当然也有从河坝子带来的两大瓶枸杞酒。因为高兴,也因为大家再次感受到地震之后的幸运,一大瓶酒就在不知觉中被解决了。也许是找到了酒的感觉,大家都认为,在酒仙李白故里,喝酒要尽兴,否则定会遗憾。于时,第二瓶酒也打开了,大家争着抢瓶子倒酒,大家都倒过酒后,第二瓶酒也空了,大家频频举杯,带着酒气的语言伴着真诚与挚朴,也伴着一份欢快与纯真。席间到最后,我们十一个人都有醉眼迷离、飘然欲仙之感,两架新相机在席间频频闪光,记录下了我们的那份欢欣与满足,快乐与温馨。也因为酒的原因,记不得当时的一些具体细节,从相机保存的照片来看,大家当时簇拥在一起或站或蹲、或扶或抱,个个都喜形于色,动作表情也总让人回味无穷。
  那晚,我们很高兴。
  七、雨游碑林
  清晨,天下着雨,吃过早饭,雨未停,我们上了车,告别了雨中的窦圌山,向江油的另一景点李白故居进发。当车停在李白碑林广场时,雨仍未停。就在菲菲春雨中,通过导游的引领,我们对李白碑林及李白生平有了大致的了解。李白的诗流传于世的有900多首,其中与月亮有关的诗达300多首,《静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表现了李白的月亮情结与一生的浪漫诗意。
  李白碑林广场据说原先是李白故居的后花园,宽阔而富气势。场中用花岗岩、大理石建了好多李白诗碑,中庭立有13根华表式圆形碑柱,地面有黑色大理石诗碑,广场背面凹凸龙形的石壁上有仿摩崖石刻诗碑,用浮雕、高浮雕等手法将《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名诗篇的诗句刻在崖石之上,金光闪闪。站立其中,只感李白的诗意豪迈、俊逸,让人无限神往。
  在碑林中我们也看到了李白留给世人的唯一签名,一个醉字的草书,既有“醉”的字形也能隐约看到“李白”二字的签字样,整个字显得清瘦飘逸,似乎就是李白酒醉之后仍不丢杯的醉态。
  解说导游素质不错,除了能用普通话流利地向游人解说之外,对李白的诗文能即兴朗诵,被谱成曲了的也能当众吟唱,微风细雨中,获得了掌声阵阵。
  沿石阶而上,最上是天宝山,山顶有太白楼,台阶中间,道路两旁,不时有镶嵌着李白诗文的大理石石碑,或直立或平放其间。导游一路走一路解说。带着我们在雨中穿越了时空隧道,感受了诗仙的飘逸、潇洒、自信与奔放。
  八、太白危楼
  在天宝山山顶,有一座仿唐风格的三层楼建筑,这就是太白楼。太白楼在5.12大地震中,有多根楼柱断裂或错位,现在成了危楼。导游戏说李白是名副其实的预言家,因为李白早在很多年前的《夜宿山寺》说明了此楼是“危楼高百尺”,由于是危楼,故不能登楼望远,但太白楼建筑风格别样,气势宏伟,大家在楼下不停地拍照,我们一行人也在楼下合影留念。
  太白楼右前方,穿过两排长亭,就是“大鹏亭”,至于为什么命此名,不得而之。亭内有一白色四方碑,分别刻有“李白故里”“蜀道咽喉”“华夏诗城”“九寨门户”的字样,大概是在展示江油李白故里在交通、文化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吧。
  九、陇西院落
  沿大鹏亭往下我们来到李白故居陇西院,它位于天宝山山麓,据当地陇西院记,之所以名天宝山,是为纪念李白出生年号;其故居号陇西,是因祖籍为陇西之故。李白诞生于陇西院,后人为纪念他,特建此院,现存的李白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千年已是几度兴废了。
  陇西院由陇风堂、李白旧居、序伦堂组成,三座建筑相对而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间有空地、有绿树鲜花青草相衬,旧居侧有几片竹林与树林相护。
  陇风堂建筑地稍高,为李白家祠,堂外石阶下,道边有李白青年潇洒的立像,堂内前殿有李白中年时的坐像,两座朔像表现了李白不同时期的风采与际遇。
  李白旧居为常见的中式四合院,由门厅、天井、堂屋、厢房组成,两侧厢房为书房、卧室、会客室等,序伦堂现为销售李白纪念品处,门中立一雕工简练的红木屏风,上镌刻有毛泽东手书狂草李白诗《将进酒》。
  陇西院原本有一气势不凡的山门,可惜已经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只看到震前拍摄的按实物与照片3:1比例放大了的照片。
  出了陇西院,雨早已经停了,我们又回到碑林广场前的李白塑像处,大家一起合影,算是对李白故居参观后的最后留念吧。
  十、酒碗与九碗
  离开李白故居回到旅游车上时,导游说带我们去吃九大碗。印象中九大碗是丰富晏席的象征,江油的九大碗是什么样的,值得期待。
  车在青莲镇内一块标有“川东酒斗碗”的招牌处停了下来。原来是这种写法的“酒斗碗”,和印象中的有很大差别,也许是四川方言上的区分吧。走进店内,看来店家是早有准备,几张八仙桌让人倍感亲切,真正让人感到了农村中的那种朴实与憨厚,桌上的饭碗、茶杯、酒杯都是带土陶风格的,很是特别,看到这些都让人味觉倍增。
  店家上菜了,装菜的青花盘比我们平常的家用盘或洒店里的盘大许多,有的菜还是家用的大水果盘装置的,看来“斗”味十足,与我们印象中的“大”与“多”字相符。不多时,桌面已经被盘、钵占满了,大家觉得这种方式很有特别也很实在,其中有道菜葱椒鸡大家赞不绝口,有人到最后把那道菜吃剩的海椒葱花等都打包带走了。
  李白桃红菜花黄,外出走一走,感觉真好!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4152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