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以前
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年)初建之江油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脉中段,境域大致在今平武县南坝镇一带。当时正值北魏与萧梁频仍的战争期间,正始五年(508年)梁夺回江油郡、县地,撤归平武县管辖。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占领蜀地后,恢复了江油郡、县的设置,其境域也才相对稳定,大致以今平武县南坝镇为中心,东邻马盘(今青川县青溪镇)、龙安(治今小溪坝镇阴平村),南连昌隆(治今江油市彰明镇),西界甘松(治今松潘县城),北接平武(今平武县北半部)。东西相距约二百公里,南北相距约六十公里。
唐、宋、元时期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撤平武县并入江油。唐《元和郡县志》载:“江油县:石门山在县东一百三里,有石门戍,与氐分界,去仇池国四百余里。雪山在县西三百里,以春夏常有积雪也。清川县:西南至州九十里。”
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因蒙古军南侵,江油县治随龙州州治南移至雍村(今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江油县境域也向东南扩大,是江油县历史上境域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以今大康镇为中心,东至今剑阁县东宝镇,南至中坝,西至今吴家后山白岩,北至今平武县麻子礁,东北至今雁门坝,西南至今通口河,西北至今雪栏山、大窝凼。
元代境域大致与宋代相当。
明、清时期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划出江油县部分地域恢复设置平武县。此后,江油县以今武都镇为中心,东至茧市坝(今永胜镇)15公里与梓潼县和平武县接壤,南至罗汉寺院20公里与平武县中坝场分界,西至五显庙(今江油市北城乡白石村内)10公里与平武县交界,北至赵盘垭(今江油市北城乡境内)10公里,与平武县交界,是江油县境域面积最小的时期。
清顺治十年(1653年)撤江油县,康熙元年(1662年)恢复建置后“幅员甚隘”。清雍正五年版《江油县志》载:“东二十里至石子岭交平武界;南四十里至罗汉院交平武中坝场界;西二十里至五显庙交平武界;北二十里至赵盘垭交平武白石铺界;东南二十五里至火烽山平武官家场,下接绵州彰明雁翎坝;西南三十里至赵家沟间平武,三十里至天仓山交平武邓家渡界;东北三十里至茧市坝交平武界,下接梓潼;西北十五里至东坪交平武界”。
雍正八年(1730年)拨平武县“让里之地”入江油县。“让里之地”即今雁门、六合、枫顺、敬元、石元、新兴、东安、河口、重兴、云集、大康、含增、太平、中坝及今广元市金山乡,剑阁县东宝镇,梓潼县双板、金天、金龙、黎雅等地。
乾隆时期的境域,据乾隆版《江油县志》载:“东二百里至刘家湾交剑州界,西九十里至通口河交石泉县界,南四十里至黄树坎交彰明县界,北二十里至赵盘垭交平武县界,东南九十里至黎垭庙飞凤山交梓潼县、绵州界,东北二百五十里至宗坡山交平武县界,西南九十里至元坪子交彰明、石泉二县界,西北一百三十里至青衣寨交平武县界”。
至清末,境域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