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 江油市 > 江油经济 >

江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第三章

[江油李白故里网] 日期:2017年11月9日3276作者: 来源: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第三章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两个“一号工程”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先导服务业,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塑老工业基地传统优势,再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区域性产业竞争力。

第一节 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双引擎”。着力打造“一基地三集群”。初步建成中国高端金属新材料基地,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光电、现代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户数达到300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基地。以“打造中国高端金属材料领军者”为蓝图,形成从原料生产基地、冶炼深加工基地、科研咨询服务到特钢市场体系等完整产业链。集合技术优势,强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先进特殊钢材料、高性能钛合金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等。

以攀长钢为依托,围绕我市特钢企业优势产品,打造高温耐蚀合金产业链、新型钛合金产业链、新型模具产业链、贝钢产业链、新型合金钢棒材产业链、不锈钢产业链和新型锻件产业链等细分产业链,促进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围绕核电支撑材料、核电管、核级压力容器等一批研究项目,展开一批新能源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
依托神华天明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着力新建、扩建和招商一批投资强度大、经济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新建材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8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

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机、电、液、光”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设备制造,以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装备制造和其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航空装备、航天与卫星应用装备和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为主攻方向,支持科研设施、中试基地以及现有制造装备改造升级。依靠江油特钢优势,围绕成德绵经济带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积极推动高铁配套装备产业园及高铁配套零部件、军民融合产业园、向阳特钢五金产业园及精密机械加工等项目建设,支持长腾公司引进培育模具产业,建设模具产业园,支持长联公司、中恒特钢等企业发展航空燃机、汽车、重装等关键零部件,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延伸特钢产业链条,通过专业化分工或者招商引资,把特钢材料优势转化为装备制造优势。支持四川矿机客运高端索道等旅游装备研制,以及节能环保矿山、化工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及光电产业集群。围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加快星联电子二期等现有电子信息及光电项目的建设进度。以卓璟光电为重点,打造户外和工程设施照明产业,以巨鑫为依托,打造居家照明产业,形成国际灯饰照明产业园;支持武都建设电子材料园,发展电感、小型电器变压器、移动电源、晶体二极管等电子信息配套产品,加快引进培育混合集成电路、片式新型电子元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不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及光电产业链,打造电子及光电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及光电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积极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驰名中外的高质量附子(炮天雄)资源,增加对附子现代医药制作工艺的科研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升级食用方式,发展附子颗粒饮片等系列中成药。加快太合现代医药产业园建设,研发和生产原料药、保健药。推动引钞药业发展芦丁原料药,促进对石斛中药材精深加工,发展口含片、石斛饮品。发挥优质百合、杜仲等药材资源优势,开发相关医药产品,延伸特色中药产业链,逐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全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升级。按照“产城融合、集约高效、功能提升”的空间布局策略,对铁东老工业区实施搬迁改造,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贸金融、商务办公、生态宜居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滚动推进实施攀长钢、矿机等大型企业的搬迁、改造和新建项目。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区内中小企业的改造搬迁进程,同步推进异地搬迁、扩能改造及项目新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有序退出、重组新建及融合发展。推动攀长钢等企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快、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小微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和重点工业发展乡镇聚集,共享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中介服务等公共资源。开展厂房、设备、技术、人文档案、历史渊源等工业遗产遗迹保护工作,着力开发工业遗迹博览馆功能。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落后钢铁、
小水泥等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土壤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工业“三废”利用。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项目。依法整顿矿山及矿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有序退出机制。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传统工业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盘活国有老企业闲置土地,鼓励引进生物质能、绿色建筑等项目,促进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园区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发展,打造全省知名的高自由度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四川主要的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向千亿级园区迈进,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PPP”等开发建设模式,实现园区向市场化融资、综合性投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建好园区创新孵化中心,完善科技孵化中心购买第三方服务招商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引进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微实体企业,不断完善孵化器功能;完善园区项目建设、企业经营、职工生活等服务功能;完善银企对接平台,着力抓好“金融直通车”进园区暨金融服务站和“园保贷”试点工作,利用好科技孵化基金、工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不断完善加速器功能。完善园区“四位一体”招商体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光电、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招新选优、招大引强,着力延长产业链。

分类推进产业集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推进武都、厚坝、双河、龙凤、含增、二郎庙、青莲、大康等八个产业集中区加快发展。支持武都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建设新型电子材料科技产业园为主产业,促进现有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厚坝集中发展区发展新型道交材料,盘活以攀长钢二分厂等闲置资产;支持含增集中发展区利用攀长钢三分厂闲置资产,引进和发展特种涂料、特种塑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持龙凤集中发展区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支持双河集中发展区加快建成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支持二郎庙集中发展区盘活闲置存量,发展新型非金属材料;支持青莲、大康推进文农林旅融合,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品、旅游产品等配套产业项目。深化产业集中区乡镇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释放产业集中区发展活力。

有效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产业政策和国家、省、市关于鼓励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分类推进重点产业不同规模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排头兵,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体。组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协会,并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应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开展行业学术交流、论坛讲座等活动。实施“互联网+”工业提质增效计划,建设智能制造与工业云平台、企业资源开放平台工程,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工业物联网建设,加快实现制造业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的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企业智能化融合步伐。积极探索电力供应侧改革,组建地方售电公司。

建立有效的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调节和预警应急机制,实施必要的生产要素储备制度,重点保障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切实向工业倾斜,确保重大工业项目优先用地。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盘活存量、科学开发、工业优先”原则,提升工业土地规划、开发、管理水平,提高工业土地利用效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工业生产流程操作规范,进一步规范约束生产行为。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绿色增长、健康发展。

第二节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加快构建“一核集聚、四极支撑、两带辐射、多点筑基”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确立旅游业是三产发展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以“全域旅游”和“全域景区”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文旅农旅林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以李白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快推进青莲国际诗歌小镇和百合国际博览园建设,整合李白纪念馆李白文化产业园创建国家AAAAA景区,拓展“百年好合爱情谷”创建国家AAAA景区。

加快建设方特主题公园,打造西南地区“欢乐世界”基地。依托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意策划、科学规划、精心包装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涪江六峡、乾元山与吴家后山等旅游项目开发。加快窦团山、佛爷洞中华洞天、养马峡、青龙峡等景区建设步伐,提升品质,上档升级。强力推进“中国海棠小镇”、“中国西部行客驿镇”、云乐山休闲度假区等特色景区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全面增强游客接待能力。积极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推进旅游富民和旅游扶贫工程。

“十三五”期间,旅游综合收入保持年均18%以上的增速,努力把江油建设成四川省旅游强市,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商发展全面提速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工程,推动“江油造网上行”,构建电子商务发展体系。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跨境发展。加快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品等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和交易平台。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计划,鼓励乡镇探索特色化的O2O经营模式。加快构建颐江(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江油电子商务创业中心、江油市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一园区三中心”电商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宽带提速降费,努力构建良性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圈。到2020年全面建成千亿电子商务发展集聚区,争创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市。

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绵江快速通道、G5高速公路和九绵高速以及宝成铁路等路网优势,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物流基地和信息平台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川西北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筹建专用货运车站和中转站,完善各乡镇物流配送节点的服务设施,鼓励工业重镇建设工业品物流基地,农业大镇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推进现代物流集聚、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发展物流外包,鼓励本地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壮大经营规模,到2020年,力争培育达到国家A级物流认证企业5-8户,AAA级以上物流企业2-3户。加大对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的招商力度,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业务中心,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建立公共配送中心、社区配送点,逐步完善城市公共配送功能;不断完善农村物流建设,构建顺畅的农村双向流通体系。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物流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坚持商贸、文化、休闲娱乐融合发展,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及招商力度,引导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模式应用,大力实施传统商贸业“互联网+”计划,引导企业“触电入网”,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销售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完善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社区商业等多层次流通网络,积极实施“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网工程),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对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和帮扶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举办节会展销,培育消费热点,不断扩大城乡消费。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资源,培育发展具有江油特色的博物、文化等地方会展品牌,形成会展经济新亮点。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深入实施金融改革,建设普惠金融。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拓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渠道,实施PPP和产业基金等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均衡布局金融机构网点,实现金融服务业市域全覆盖。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和发展股份制、合作制银行以及信托、证券、金融租赁、基金、财务等各类金融企业。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有序发展,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信贷合作社,完善乡镇金融服务配套设施,形成完备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水平较高的会计、法律、资信评级、资产评估、证券咨询、保险代理、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积极探索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积极发展企业债务融资。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发展文化产业。深度挖掘李白文化、火药文化、哪吒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延展历史文脉、独具一格的李白文化品牌,加快建设青莲国际诗歌小镇等重点工程。扩大对外交流,完善群众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推行太白文艺奖、国家级、省级会员奖,实施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增强“李白文化”影响力,加强文化人才培育,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影视、演艺、网吧等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规划建设城市娱乐休闲中心。支持大型书城建设,拓展出版物发行网点的空间,鼓励偏远乡镇设立发行网点。扶持发展一批小微文化企业,鼓励本地企业或个人参与影视剧创作制作,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演艺娱乐产业,促进发展繁荣。大力培育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动漫创作、网游设计等服务,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节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扶持涉农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南部平坝区按照“一圈一线”发展布局精致农业,集中发展蔬菜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及附子产业。中部丘陵区按照“两线三片园区化”格局发展标准农业,集中发展优质粮油、生猪、獭兔、水果等产业。北部山区按照“一线一片一中心”格局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林果、肉牛、中药材和食用菌等产业。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进一步巩固产粮大县地位,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7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30万吨。大力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和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着力建设现代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推广,突出抓好永胜、小溪坝、东兴等乡镇10万亩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行“菜-粮-菜”、“药-菜-粮”、“稻-鸭(鱼、蛙、泥鳅)”等粮经复合种、养殖模式,努力实现稳粮增收。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立足畜牧产业基地,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工程,着力构建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体系,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实施“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的畜牧经济发展战略,合理布局种养殖基地,通过沼液和有机肥还田,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促进绿色种植业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草业、果业、菌业、林业、蔬菜)”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推动水产业发展。发挥区位和区域资源比较优势,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与体制创新,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到2020年,水产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鱼病防治检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水产业养殖水面达到6.67万亩,苗种产量0.1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渔业总产值3.25亿元;水产业主要发展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左右,力争渔业产值占到全市农业产值5%的比重,培育和发展年经营销售规模1000万元水产业龙头企业3个,名特优水产品比例达到总产量的15%以上。

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突出蔬菜、獭兔(肉兔)、林果、中药材、花卉苗木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按照连片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以九岭、太平等蔬菜专业镇为中心,推进绵江快速通道、涪江、盘江、方水河、让水河沿江沿路3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以西屏等乡镇为重点,加快1000万只獭(肉)兔养殖基地建设。以马角、云集为重点,发展10万亩优质干果基地。以方水、新安、二郎庙为重点,发展6万亩优质水果基地。以太平、彰明、战旗、义新和北部山区乡镇为重点,发展5万亩特色中药材基地。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整合现有特色农业、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统筹规划,打造“四季花海、果蔬飘香”文农林旅融合发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加快推进“中国百合花国际博览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健全百合产业链条;加快彰明圣隆精致农业观光园和武都镇黑宝彩谷农文旅生态产业园建设;加强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保护,挖掘吴家后山民俗风情,传承辛夷花文化。启动西屏“中国海棠小镇”和雁门镇“中国老鹰茶之乡”建设项目;形成五大农旅融合精品旅游示范区。加快青莲-西屏、武都-大康、新安-贯山和塔九路沿线“四条文农林旅融合示范带”建设。积极构建方水—九岭—青莲—西屏—香水—八一、武都—大康—含增“两个休闲农业发展圈”。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落实税收、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航母”。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家,其中年产值过5亿的企业2家,过1亿元企业8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40亿元。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到2020年,全市共培育家庭农场435个以上,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727个,辐射带动农户达到50%以上。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办法和培育保障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00人。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之间,实行合同订单、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加销储”一体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和“六方合作+保险”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农企双赢。

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惠民服务,逐步建立联通全国、走向世界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力争到2020年,农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完成24.5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45.71万亩。鼓励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农作物高产示范田创建以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土地规模经营程度,力争2020年全市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化率达到35%以上。大力推广使用中小型、环保型、高效节能型农业机械,不断改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加强农机作业道建设。全面推进水稻、小麦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行油菜、玉米、畜牧等种养机械的使用,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有条件的村镇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川西北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改造升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着力构建三合、雁门、厚坝三大综合加工物流园区与绵江加工物流通道,构建九岭、小溪坝、含增、武都、马角六个重点乡(镇)特色农产品集散、加工与物流节点,发展从农田到餐桌的鲜活农产品现代加工与物流体系。建设具有“两大中心、四大服务区”(即信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交易区、中央控制区、仓储加工区、配套服务区)的物流中心,建成成渝绵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专业化服务,支持发展种子种苗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机服务等农业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

强化供销服务,加快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和放心农资经营门店。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认证、追溯和监管五个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地认定。重点建设一批粮食、油菜、蔬菜、水(干)果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抓好蔬菜、水(干)果、中药材、生猪、兔、鸡、鸭、蛋等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到2020年,产品认证总数达到125个以上。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加快检验检测站(点)建设,构建紧密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成全市4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工程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发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使用“李白故里”特色农产品地域商标的经营业主达到200个以上。以“江油八品”为代表,提升江油农产品在全国全省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江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培育绵阳市知名商标50个以上,省著名商标2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10个以上。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4757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