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油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服务新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总体取向,大力实施“11321”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强力转型、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启了全面建设“诗意中国·李白故里·美丽江油”的新征程。
一、综 合
GDP总量再上新台阶,突破300亿大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00.62亿元,可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5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3.73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3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4%、62.4%和33.2%,分别拉动GDP增长0.4、6.3和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比为13.2:51.1:35.7。人均GDP达37856元,比上年增加3821元,增长9.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提升较快。201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2.58亿元,增长11.1%,占GDP比重57.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非公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4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3.4亿元,增长10.7%。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4.99亿元,增长12%。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化率小幅提升。2014年,我市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一稳二限三退四进五转”,全面整治金属非金属矿山及加工业,依法关停“两高一低”企业76户,黄龙制造新区、鑫鼎新材料等1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启动实施,神华天明煤电一体循环经济产业园抓紧规划,推动冶金机械“一业独大”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产业”转变,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达到193户。跨入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市)行列。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5.13亿元,增长13.2%;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全部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45%,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
园区改革顺利推进,集中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按照构建“一极三体”格局、完善“一园三器”功能、健全“一业三链”体系要求实施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 借力2013年成功创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江油工业发展主引擎、项目建设主阵地、产业集聚主战场。2014年末,工业园区辖区规模企业达到1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36.11亿元,增长12%,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2%。
“亿元”企业贡献突出。201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3户,同比增加12户,完成总产值389.56亿元,增长18.2%,快于总产值增速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5%,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96 %。
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医药和能源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30.8亿元、64.4亿元、35.3亿元和24.4亿元,占比分别为53%、14.8%、8.1%和5.6%,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81.5%。
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产量各有升降。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水泥产量629.3万吨,增长10.2%;酱油、白酒等主要食品产量7.6万吨,增长17.6%;钢材及粗钢产量111.9万吨,下降8.6%;发电量53.0亿千瓦时,下降10.9%。工业产销率98.2%。
工业效益略有改善。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1.1亿元,增长11.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64亿元,增长16.7%,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0.52亿元,增长9.3%,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利润率4.9%,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利税率10.1%,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圆满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7.96万吨标煤,下降5.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圆满完成绵阳下达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5%的目标任务。全社会售电量19.89亿千瓦小时,增长0.3%;其中工业售电量14.62亿元,下降1.7%,城乡居民生活售电量3.22亿千瓦小时,增长8.9%。
建筑业发展加快。2014年,全市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企业3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32亿元,增长34.7%,其中:建安工程产值45.2亿元,增长35%。建筑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14.6%。竣工产值29.8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6.8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53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14年,我市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注册“李白故里”农产品区域品牌,整装推出“江油八品”,新认证“三标一品”20个,荣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市”。深入推进“四季花海·果蔬飘香”文旅农旅林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百合花国际博览园”、武都“武彩香都”花博园等十大文农林旅融合示范园区和“方水—九岭—青莲—西屏—香水”、“武都—大康—含增”两个休闲农业发展圈,“千斤粮万元钱”和“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达14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达53万亩、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基地)21个。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5.85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4.61亿元,增长4.2%,占总产值的比重52.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牧业产值25.95亿元,增长4.3%,占总产值的比重39.4%。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9.56亿元,增长4.1%。
粮油生产相对稳定。201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万公顷,下降0.1%。粮食总产量29.46万吨,减产0.1%。油菜籽播种面积1.62万公顷,增长3%。油料总产量4.04万吨,增产4.3 %。蔬菜产量(含菜用瓜)42.75万吨。
畜牧业略有增长。全年生猪出栏45.54万头,增长1.9%;肉类总产量5.71万吨,增长2.3%。全年出售和自宰小家禽1033.67万只,增长2.1%。禽蛋产量2.04万吨,增长0.1%。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2014年,我市林业工作扎实推进以“两大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进一步巩固扩大“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成果,强化54万余亩天然林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利用率达88.2%。全年49.65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计植树174.35万株。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4.42万公顷,森林面积12.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7.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完成农村水利总投资2.81亿元,完成水毁工程修复320处,渠道清淤431公里,渠道防渗100公里,堤防整治1公里,疏浚河道3.6公里,整治塘堰160口,新增和恢复蓄水提水能力184万方,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3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80万方,新增供水受益人口 3.51万人,新建改造提灌站37处。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1万亩。完成机耕便民道建设175公里。硬化村道100公里。新增沼气用户1656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5.59万千瓦。
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绵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50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涵盖了种苗繁育、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冷藏保鲜各个环节,形成了种苗提供到产品保鲜、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农户12.5万户,发展种植基地40万亩、养殖基地2000万头(只),全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2014年我市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注册家庭农场24个,评选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工作,引导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个,全市共有生产联合、资金股份、土地股份的专合组织306个,基本形成了“产加储销”、“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市专合组织社员4.8万余人,带动农户10万多户、发展基地32万亩,助推农民商品增收1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14年,我市以项目投资为“第一抓手”,深入开展“项目大推进”活动和“重点项目开工促建攻坚行动”。 投资88亿元的神华巴蜀江油2×1000MW机组新建工程项目“路条”正式获批,全国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申报成功,攀长钢新区项目纳入全省“100个重点支持项目”,沉水水库、G5至G247连接工程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清香园、远方机械等企业入选全省“新三板”拟挂牌的重点后备企业库,全年累计争取上级新增项目建设财力补助7.4亿元。全年实施项目25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15亿元,增长4.1%。
按投资构成分,技改投资60.29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投资29.14亿元,增长29.2%;农户投资4.95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9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投资60.49亿元,增长43.7%;第三产业投资82.7亿元,下降13.5%。
项目投资贡献较大。全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16.06亿元,增长3.3%,拉动投资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比重77.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1亿元;产业投资61.21亿元;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13.52亿元。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14亿元,增长29.2%。商品房施工面积246.7万平方米,增长27.2%;商品房竣工面积54.65万平方米,增长43.8%;商品房销售面积41.91万平方米,下降13.2%。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2014年,我市借力第十五届西博会、第二届中国(绵阳)科博会、“2014中外知名企业入川”等重大活动,搭建“外企(民企)进江油”开放合作平台,全方位开展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全年引进太合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物院军民融合产业园、殷田电子等重大项目31个,协议引资103亿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65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2014年,我市加快培育以“江豆商城”、“百强商城”为首的电商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中润时代广场、顺辉巴登广场、圣名国际广场、中央大道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49亿元,增长13.6%。
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加快。全年新增72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达到183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21.9%,占社消零售总额的比重43.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城镇市场增长快于乡村市场。全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2.57亿元,增长14.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7.92亿元,增长12.5%;城镇市场增长快于乡村2个百分点。城镇市场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55.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2014年,我市强力推进李白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李白故居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李白文化之旅为代表的“七大特色旅游线路”深受游客青睐,全年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增长19.3%;实现旅游总收入47.6亿元,增长40%。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14年,我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桥梁维修加固、公路管养工作,客货运输管理有序推进。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696.7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40.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14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0650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1680万吨,货运周转量163500万吨公里。新增客运线路10条,新增(更新)营运客车66辆;新增货运企业14家,新增货车782辆;更新出租车20辆。
邮电通讯业小幅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6.42亿元,增长7.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3.29万户。其中市话用户8.0万户,增长8.4%;农话用户4.3万户,下降2%。移动电话用户68.71万户,增长6.7%。国际互联网用户13.85万户,增长13.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双降。2014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0.02亿元,下降2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6亿元,增长11.6%。财政总支出40.03亿元,下降17.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13亿元,增长2.2%;其中一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下降2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4.6%,教育支出增长4.2%。
金融运行平稳。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2.6亿元,净增30.56亿元,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9.15亿元,净增31.67亿元,增长14.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7.23亿元,净增15.89亿元,增长11.2%。存贷比为45.9%,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保费收入大幅下滑。全年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35亿元,下降28.6%。其中,人身险2.31亿元,下降37.8%;财产险1.04亿元,增长5.9%。两类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2.28亿元,下降11.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2014年,我市强化发展推介,搭建孵化载体,建立共享平台等多项措施,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89家,其中新注册268家。全年申请专利469件、授权专利321件,同比分别增长17.8%和63.7%;转化专利成果20项,新增专利产品产值15亿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达到1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2.27亿元(不含攀长钢)。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14-2015学年,全市有各类学校181所,在校学生9.46万人,教职工7453人,专任教师6049人。其中幼儿园80所,在园(班)幼儿1.96万人;小学69所,在校学生3.28万人,专任教师2264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25所,在校学生1.75万人,专任教师1962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1.51万人,专任教师830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0.97万人,专任教师293人。高等专科学校1所,在校学生0.98万人,专任教师40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0人。
中高考续写辉煌,再获绵阳双第一。2014年,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市中考700分以上257人,高分人数和比率再居绵阳各县市区第一。高考6370人参考,本科上线4072人(不含艺体飞上线人数),上线率63.9%,万人上线比达46.3,高考本科硬上线率、重本上线人数、重本上线率和万人上线比连续七年位居绵阳各县区第一,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影视事业持续发展。2014年末,全市有剧场1个,公园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图书馆1个,藏书22万册,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37个,文物藏品及资料8123件。全市有电影院3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4个,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城乡公共卫生事业有序发展。201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5个,其中医院18个,乡镇卫生院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诊所159个,村卫生站386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个。共有床位5930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634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3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33人,注册护师、护士1879人。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日益完善。2014年,全市共有62.52万人(含失地农民)自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3.0%。全市为299.35万人次的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2.16亿元,受益率478.8%。实际报销比63.3%,政策报销比75.7%,较去年分别提高3.0和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和绵阳平均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落实一般诊疗费支付政策,为143.56万人次报销一般诊疗费1362万元。
学校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2014年学校体育开展了棋类、乒乓球、篮球等全市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8次;成功创建绵阳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所、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1所。成功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0次,落实12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条,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全年达到17.6万人次。荣获2010-2014年度“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4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88.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8万人,非农业人口28.19万人;男性人口45.3万人,女性人口43.6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7: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46万人,城镇化率为52.5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8.24‰,死亡率6.77‰,自然增长率1.47‰,符合政策生育率91.02%。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减缓。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1元,增加2074元,增长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479元,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17402元,增长7.5%,其中食品支出6915元,增长10.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799元,增加1266元,增长13.3%,快于城镇居民收入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收入比由上年的2.34:1降为2.23:1。其中工资性收入5073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8元,增长23%。其中食品支出3222元,增长18.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3%。
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小幅增加。2014年末,全社会单位从业人员(含城镇国有、集体单位、私营抽样和“四上”企业)17.44万人,年平均工资36037元。其中:156家城镇国有、集体和股份制单位从业人员2.80万人,年平均工资45630元;私营抽样调查172家企业推算全市总体,从业人员4.75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9679元;全国联网直报“四上”企业468家,从业人员9.89万人,年平均工资36374元。
社保体系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2014年,我市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全程服务”工作理念,积极稳妥抓就业,改善民生抓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8.5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2.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万人,工伤保险覆盖6.76万人,生育保险覆盖6.52万人,城乡居保覆盖37.28万人。发放社会保障卡35.5万张。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率达99.6%。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失业保险覆盖3.91万人,就业失业登记13.43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170人,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3168人。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23.8万人。
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顺利推进。2014年末,全市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机构31家,床位3531张。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50张。社区服务设施140个。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城镇有2622户、397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10778户、1853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4324.3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为230元和110元。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303.2万元,惠及3669人;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291万元,惠及6180户群众。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100%,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共有五保供养对象2271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1730人,集中供养率为76%。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已达36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达到250元。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包括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等外级公路。
3、全市各类学校181所(减少7所:拆并村小8所,新建牛郎沟小学1所)。
4、医疗卫生机构625个(增加3个:村卫生站增加5个,江电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各减少1个)。
5、公园4个(西山公园,太白公园,东山公园和体育主题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窦圌山—匡山佛爷洞,乾元山,李白故居);博物馆2个(江油市博物馆,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文物保护机构37个(国家级3个,省级9个,县级25个);电影院3个(增加新视觉影院)。
6、公报中各项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江油统计年鉴-2014》为准。
2014年江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微信关注不迷路
本文网址:http://libaiguli.com.cn/show.asp?id=1147
相关阅读 江油李白故里网 投稿邮箱:tg@libaiguli.com.cn
李白故里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邮编:621700 区号:0816|友情链接/建议/投稿/客服:QQ 9090469|邮箱:admin@libaiguli.com.cn
libaiguli.com.cn ©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江油李白故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