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在江油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绵阳市统计局审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84.6亿元,可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8.9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89.88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40.3%和54.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3.7和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40.2:47.3调整为11.9:38.7:49.4。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48542元,比上年增加4816元,增长9.4%。
非公有制经济大幅拉动经济增长。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7.67亿元,增长9.4%;占GDP比重6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6%,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0.8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8.06亿元,增长10.9%。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02.33亿元,增长9.2%。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1.04亿元,增长9.5%。
二、工业和建筑业
聚力聚焦“六大行动计划”,全面攻坚“工业大会战”。我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高效实施“工业大会战”,全力推动工业朝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强攻“两新”产业,推动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5户,达到233户,其中“两新”企业35户。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529.11亿元,增长21.3%;其中“两新”产业总产值166.34亿元,增长21.7%。全部工业增加值124.93亿元,增长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6%,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3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6.89亿元,增长21.6%。攀长钢结束长达20年的亏损,实现盈利2000余万元,新增长祥特钢等税收过“千万”企业5户,六合锻造等57户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10%以上。全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9.31亿元,增长14.2%;利润率5.8%。利税总额49.99亿元,增长13.2%;利税率9.9%。
“亿元”企业贡献突出。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35户,完成产值478.76亿元,占总产值比重90.5%,其中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22户,完成总产值228.44亿元。
传统支柱产业力度不减。以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医药和能源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29.41亿元、76.89亿
元、45.47亿元和19.65亿元,占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3.4%、14.5%、8.6%和3.7%,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比70.2%。
建筑业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企业3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73亿元,增长28%;其中:建安工程产值70.5亿元,增长24.4%。建筑业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6.8%。建筑业竣工产值47.4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5.3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8.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2.31万平方米。
三、农业
“135”现代农业体系初见成效。2017年,我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三农”工作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坚持新村扶贫重点,全域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连续9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市(县)。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不断巩固“蔬菜、生猪、粮油”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果、花卉苗木、中药材、兔业、水产”五大特色产业,建成特色休闲农业园区12个,部省级粮油万亩示范片8个,特色产业万亩亿元示范区13个,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126个,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基地13.5万亩,初步形成“1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0.53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43.26亿元,增长5.0%,占总产值比重53.7%;牧业产值29.86亿元,增长1.2%,占总产值比重37.1%。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6.76亿元,增长4.1%粮油生产基本稳定。2017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19万亩,下降0.4%。全年粮食总产量30.81万吨,增产1.1%。油料总产量4.73万吨,增长2.8%。蔬菜产量42.33万吨。
富牧业小幅减产。全年生猪出栏41.12万头,下降3.4%;肉类总产量5.48万吨,下降1.8%。全年出栏活家禽1032.14万只,下降2.3%;禽蛋产量2.07万吨,下降1.2%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我市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以家庭农场发展为重点,精心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广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职业经理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绵阳市级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57家;新发展绵阳市级重点农民专合组织2个,总数达57个;新发展家庭农场96家,总数达531家。申报创建绵阳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其中省级2个;申报创建绵阳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家,其中省级1个。
森林资源实现双增长。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新聘21名建卡贫困户为国有林管护人员,对全市5万余亩零星国有林进行了全面管护。兑付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金679.61万元。全年累计义务植树172万余株,森林覆盖率达48.2%。森林面积净增加8144.89亩,我市森林蓄积增加27.37万立方米。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整治塘堰38口,新建及整治渠道16.8km,新建蓄水池4口,技改提灌站1座;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km2;修复水毁工程210处;建设村镇集中供水工程16处(含管网延伸工程),分散供水工程252处(含改造),解决2.05万人饮水问题,其中贫困人口4240人。实现农作物机收面积4.06万公顷,新增提灌站24座,总数1420座。全市冷藏、烘干设施326处(座)、产地初加工能力达2.23万吨/次。
幸福美丽新村实现绿色发展。坚持按照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总体要求,围绕“四好村”目标,全域全面实施了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成数累计达到203个,成功申报省级四好村34个、绵阳市级四好村63个。全市共评选“好习惯十星户”等各类榜样8000余户。
凝聚社会合力,脱贫攻坚强保障。2017年退出27个贫困村、4400名贫困人口,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6%;减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72元,义务教育就学率、贫困户参保率、广播电视达标率均达100%,实现贫困村卫生室、文化室全覆
盖,群众认可度达98.6%。90户497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新建村卫生站19个、改造村卫生站14个;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D级危房14户、C级危房364户;架设通乡(镇)到村支干光缆200余公里,新建20个4G基站,27个退出贫困村全部实现100M光纤宽带接入。发起400余家社会组织,筹资6239万元参与社会帮扶。自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以来,全市注册贫困户1.23万户1.24万人,注册爱心人士5.32万人,注册管理员395人,审核发布贫困需求2.02万条,成功对接贫困需求1.15万条,贫困需求对接成功率57%;发布爱心捐赠6504条,对接成功5012条,对接成功率77.06%。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实行部门分工负责,细化改革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挂图作战,扎实推进,顺利实施“推进主攻方向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措施”五项重大农村改革任务。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7年,工业、服务业、三农、交通、城建、社会民生六大板块投资稳步提升,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增长19.1%。按投资构成分:工业投资78.27亿元,增长17.5%;技改投资78.76亿元,增长23.7%;房地产开发投资14.97亿元,下降45.2%。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6.90亿元,下降1.1%;二产业投资78.39亿元,增长17.4%;三产业投资132.81亿元,增长21.5%;民间投资102.06亿元,增长1%,占投资比重为46.8%。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达434.33亿元的神华江油煤电一体化、李白文化产业园等100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达177.57亿元的绵阳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明月岛公园等189个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卓璟光电产业园一期、中华洞天、西成客专等137个项目年内实现竣工投产投用。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7年,全市储备、包装、推出项目55个。其中: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协议引资突破400亿元。其中5-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工业项目27个、协议引资256亿元。引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和新鸿文化旅游产业基金项目,实现50亿元项目招引“零突破”;引进中石化区域总部、华为城市级大数据中心和碧桂园绵州府等3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全年国内省外项目到位资金91.17亿元,增长29.6%。
城市建设“品、量”提升。2017年我市城市建设的品质与数量得到有效提升。西成客专江油北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年底完工;明月岛公园建设工程、长安路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李白大道渠化工程相继完工,明月岛公园春节期间精彩亮相于广大市民,成为江油市民又一休闲娱乐胜地。方特滨河绿地及靛池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全年落实棚户区改造745套,基本建成595套。启动老旧小区改造93
个。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供需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4.46亿元,增长12.6%。其中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104.35亿元,增长12.7%;乡村实现零售额80.11亿元,增长12.3%;城镇增长快于乡村0.4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实现餐饮收入24.41亿元,增长11.6%;实现商品零售160.05亿元,增长12.7%。餐饮收入与商品零售之比13.2:86.8。
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发展加快。全年新增11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达到196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2亿元,增长15.3%,快于全部社消零增速2.7个百分点,占社消零总额的比重5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农业主题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安农业公园、大康百年好合爱情谷等2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服务功能逐步完善,10个万亩规模文农林旅融合发展示范区、4条文农林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和2个休闲农业发展圈,形成了“四季花海 果蔬飘香”文农林旅融合发展格局。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66家,新安农业公园荣获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吸引乡村游客43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亿元。2017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6.41万人次,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增长22.3%。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穗步推进
2017年,我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574.9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829.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3.26万辆,比上年下降1.8%。营运车辆5206辆,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180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96.7%,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通讯业务收入小幅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5.79亿元,增长6%。201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8.73万户,增长18.4%。移动电话用户93.39万户,增长11.6%。固定电话普及率23.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18.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4.97万户,增长9.9%。
七、财政和金融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201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0.47亿元,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7亿元,增长8.1%。财政总支出65.28亿元,增长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17亿元,增长16%;其中财政八项支出33.70亿元,增长29.3%。
金融业平穗运行。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7亿元,增加30.52亿元,增长6.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347.33亿元,增加30.36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4.59亿元,增加29.49亿元,增长15.1%。
保费收入增长加快。2017年,我市各类保险保费收入5.6亿元,增长21.5%。其中人身保险4.3亿元,増长25.7%;财产保险1.3亿元,增长7.4%。两类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2.8亿元,下降13.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创新创业成效凸显
2017年,我市双创主体和孵化载体不断壮大、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江油创客空间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江油科技孵化园被认定为绵阳市级孵化器。全年新增孵化器面积1.2万平方米、达到5.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6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00万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18户、达到1189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户、达到27户。组织攀长钢、星联电子等8家企业参加绵阳科博会展览展示,推介融资项目12项,展出科技创新产品50多种,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转化“一种用于燃机转化盘的高性能耐热钢材及其制备方法”等专利成果68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7389万元。
各类教育健康发展。2016-2017学年,全市有各类学校172所,在校学生8.85万人,教职工5400人,专任教师4897人。其中幼儿园86所,在园(班)幼儿1.98万人;小学61所,在校学生3.55万人,专任教师2440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2.1%、108.7%,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3%、102.1%。初中18所,在校学生1.48万人,专任教师1367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11万人,专任教师856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837人,专任教师22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5人。
中高考再创新高。2017年高考参考5917人,重点木科上线1755人,上线率29.7%,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一般本科上线4407人,上线率74.5%,比去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中考优生人数、优生率、合格率、普高最低录取线均居绵阳各县市区第一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7年末,全市有剧场1个,公园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AAAA景区5个,国家级AAA景区1个,图书馆1个,藏书22万册,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单位37个,全市有电影院6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4个,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城乡公共卫生事业有序发展。2017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52个,其中医院21个、乡镇卫生院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诊所175个、村卫生站395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个,共有医院病床位7407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7156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9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80人,注册护师、护士2485人。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97. 4万人次,其中医院253. 41万人次(民营医院9. 8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324. 3万人次;出院20万人,其中医院14万人(民营医院0.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 6万人。拨付资金526万元,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1053人,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
特色学校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2017年,全市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22次,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各类文化场所全年免费接待群众120余万人次,成功承办省第十三届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李白故里杯”全国象棋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在参加的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奖牌84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33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86.6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2.88万人,城镇人口33.75万人;男性人口43.96万人,女性人口42.6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11%,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推进,全市出生人口9991人,其中二孩生育同比增加1279人,增长47.1%;人口出生率千分之12.03,死亡率千分之21.22,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4.04,符合政策生育率99.3%。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8元,增加2295元,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18114元,增长6. 8%;经营净收入4344元,增长11.3%;财产净收入2780元,增长9.5%;转移净收入5560元,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0394元,增长7.4%。其中:食品支出7251元,增长7.9%;居住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4.6%、8.8%、1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
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7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增加1338元,增长9. 4%,快于城镇居民收入1.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6361元,增长7. 1%;经营净收入6219元,增长9. 4%;财产净收入673元,增长17. 4%;转移净收入2390元,增长13. 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77元,增长8.5%。其中食品支出4886元,增长9. 0%;居住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10.7%、5.6%、6. 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 5%。
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 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6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5. 42万人,工伤险人数6. 64万人,生育险人数5.7万人,失业险人数4.24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4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4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9人;组织各类技能技术培训81期4973人;举办各类招聘会14场,提供招聘岗位3. 2万余个;组织劳务输出25. 3万人,实现收入3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 55%以内。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7年末,全市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机构33家,床位4377张。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50张,社区服务设施442个。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城镇2623人、农村1543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067万元。民政医疗救助3. 04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1188万元;下拨临时生活救助资金46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052人次。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472万元,落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620万元,新增民办养老床位200张,改造公办养老床位400张。新建日照中心43个。为“8.8”九寨沟地震灾区紧急调运两批次、10车次、价值300万元救灾应急物资。全年发放定补定抚共计3898万元,重点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救助3328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34. 2万元。新增各类优抚对象360人,全市接收退役士兵316人,符合政府安排工作转业士官24人。发放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841万元。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2期,合格247人,占退役士兵总数的78. 2%。
环境保护、生态发展备受重视。整治“散乱污”企业372家,关停89家;整治碳酸钙企业89家,关停81家;清理页岩砖厂21家,停产整顿18家,取缔关停3家;对城区及周边企业逐步淘汰工业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第一、二批1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第三批1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启动,对禁养区内152家畜禽养殖场(户)关停;对全市189座水库进行环境问题整治。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地表水断面水质多数时段达到II类水质标准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3天,同比增加31天;优良率81.6%,同比上升8.4%;PM10年均值84.9ug/m3,同比下降4.6%; PM2.5年均值52.5ug/m3,同比下降4.5%。
注:
l.地区生产急值、各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 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包括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 四级。
3.全市各类学棱172所,增加2所,其中:幼儿园增加4所,拆并建制初中3所、增加高中l所。
4.医疗卫生机构652个,增加6个,其中减少诊所2个:增加 村卫生站8个口。
5.公园5个(西山公园、太白公园、东山公园、体育主题公园和明月岛公园):
国家级AAAA景区5个(李白纪念馆、窦圌山、佛爷洞、大康爱爱情谷、李白故居);
国家级AAA景区1个(中国酱文化博览园景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窦圌山一一佛爷洞、乾元山、李白故居);
博物馆2个(江油市博物馆、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文物保护单位37个(国家级3处:云岩寺、老君山古硝洞遗址、青林口古建筑群,省级9处:太白故居、红军胜利纪念碑、河西普照寺、大水洞遗址、文胜普照寺、王右木故居、蜚英塔、牛雪樵德政坊、南雁塔,市级6处,县级19处)。
6.公报中各项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江油统 计年鉴-2557》为准。
7.公报中林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财 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人口 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